从娑婆世界的生命现象转到极乐世界的生命现象,不在业力的改变,而在于思想的改变。你如果明白净土宗,你会知道关键在这里。你不要一天到晚用功却方向错了。
为什么讲千念万念为了临终的正念?你第八识里面有生死业力,有往生的业力,有你曾经在佛堂里面的忆佛念佛的这个愿力。你到底是去启动生死的开关,你还是去启动往生的愿力的开关,这个是开关的问题,就在你一念之间而已。临命终是最公平的,因为你平常起什么念头,临终就起什么念头,非常公平。当然,从念头的等流性,你在死亡到来之前,都还有机会去调整它。你还有机会,你现在还有机会,因为你现在的调整一定会影响到未来。你今天的念头影响到明天,明天的念头影响到后天,这个念头是一种水流的思想。所以诸位,我们现在必须要做两件事情:想办法把娑婆世界的念想降到最低,这第一件事情;第二个,想办法把极乐世界的念想不断地加强,让它坚定广大。
所以,整个净土宗都是在修思想改造,当然还需要配合持名,这我们也说过。我们讲过,理观不碍事修,佛号也不可思议,这个我们会讲到。我们也不能说,那我就不念佛了,不能这样讲。佛号还是得念,因为你要仰仗佛力,唯一的桥梁就是靠阿弥陀佛的圣号。你把桥梁丢掉了,你跟谁感应道交啊?你说我一心归命极乐世界阿弥陀佛,请问你,谁代表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在哪里?当然在音声里面。最简单的,你要把弥陀功德现前,音声是最简单的。当然,你音声现前以后,你就是要忆佛念佛,忆念极乐世界的功德。
所以,我们现在必须在死亡之前,把娑婆世界的念想慢慢地减少,把极乐世界的念想增长。等到有一天,极乐世界的念想已经远远超过娑婆世界的念想,那你就是往生有把握了,因为你生命产生根本性的改变了。所以,我们在平时身体健康的时候,加强往生的念想就很关键。
丙二、功德想 分六:丁一、身心安乐;丁二、衣食自然;丁三、闻法欢喜;丁四、具足五通;丁五、寿命久远;丁六、普贤之德
那么什么叫往生的念想呢?我们这个课程提出三个重点:第一个,庄严想。极乐世界的依报,大地庄严、宝树庄严、池水庄严,你必须有一些基本认识。第二个,当然就是正报的身心庄严,功德想。功德想我们提出有六段,来跟大家一起学习。这六段当中我们分成三个主题:一个是安乐的功德,一个是解脱的功德,一个是菩提的功德。第三个是成就想。
丁一、身心安乐(乐如漏尽愿 39 )
我们先看第一段。丁一,身心安乐。
设我得佛,国中天人,所受快乐,不如漏尽比丘者,不取正觉。
我想,当我们去忆念极乐世界的正报,就是说,未来我在极乐世界得一个果报体,这个果报体可能是人,也可能是一个天。那么这个果报体,到底他的感受怎么样?这个感受很重要,因为我们娑婆世界凡夫就是想离苦得乐。你看伟大的释迦牟尼佛讲《阿弥陀经》的时候,他说:“舍利弗!彼土何故名为极乐?”这极乐世界为什么叫极乐呢?你看佛陀没有讲很高的境界,“其国众生,无有众苦,但受诸乐,故名极乐”。佛陀在度化众生的时候,先用苦乐的感受来启发我们。到最后,《阿弥陀经》讲到快结束的时候,佛陀话锋一转,才讲到不退转的功德,讲到解脱跟菩提的功德。所以,对一个生死凡夫来说,当然我们最在乎的就是,我今天到极乐世界去,我这个果报体的身心世界的受用怎么样?
我们来看看,阿弥陀佛给我们的身心世界是什么情况。他说,设我得佛,国中天,或者是人(因为凡圣同居土只有两种情况,要么人,要么天,它没有三恶道),你到这个地方得到一种身心世界的时候,你身心世界那个感受,那个地水火风,会释放一种绵延不断的快乐,这种快乐会超越漏尽比丘。“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诸位!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