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集《禅观与净土》基础篇(3 / 7)

禅观与净土 妙音0 5952 字 3天前

种子如果错误,最后的结果就错误了。第一个是要有因地的发心。我们讲三种发心,三种善根。

    第二个是持戒清净。当我们的善根建立以后,怎么样去保护?不要因为一种过失,去破坏、干扰善根,持戒清净是在保护善根。这个是两大基础:第一个真正发心、第二个持戒清净。不过这个持戒清净,跟一般声闻戒的持戒概念不太一样,我们会用《楞严经》的四种持戒概念来跟大家说明。

    第三个成就佛种。这个是结果。前面的真正发心、持戒清净,那是因地,最后目的是成就大乘的善根,大乘佛种。

    乙一、真正发心(分二:丙一、总标。丙二、结示。)

    丙一、总标(分三:丁一、出离心。丁二、菩提心。丁三、空正见。)

    好,我们先看第一科,乙一的真正发心。分成两科:第一个、总标;二、结示。总标当中分成三科:一、出离心;二、菩提心;三、空正见。净土宗的修学,我们开始处理过去的妄想,必须要有三种善根来对治妄想。

    丁一、出离心(分三:戊一、缘由。戊二、方便。戊三、证量。)

    先谈出离心。有三科:一、缘由;二、方便;三、证量。先看缘由:为什么当我们面对过去妄想的时候,要用出离心呢?先看第一段,我们先把它念一遍,请合掌。

    戊一、缘由

    无出离心无息灭,希求有海乐方法;

    由欲有乐缚众生,故先寻求出离心。

    好,我们凡夫众生,无量劫来在三界一次又一次的打滚,上至天上、下至人间、乃至到下面做一只蚂蚁等等,经历过无数次的生死。假设我们开始念佛就直接提起佛号,根本就不修出离心,那有什么过失呢?无息灭。当我们经历过多次的生死,你就直接念佛,心中就没办法息灭对三界果报的爱取。因为你养成一种爱取的习惯,才会生生世世的流转。

    那什么是三界爱取呢?“希求有海乐方法”。我们虽然一句佛号创造出来了,但是内心深处隐隐约约有一种希求,希求什么呢?有海。就是三界的生死大海当中,有些快乐的果报。当我们不修出离心,内心世界会陷入深深的矛盾。我们一方面想求生净土,但过去妄想的习惯性,对三界果报又深深的希求,就造成一种双向的力量。当我们对三界有所希求,有什么问题呢?“由欲有乐缚众生”。我们对于三界的快乐有所希求,就会产生生死业力的系缚,所以,我们必须先寻求出离心。

    这个地方讲到重点是“由欲有乐缚众生”。三界的生死,它就像水流一样从过去流到现在,也一定会从现在流到未来。宗喀巴大师说,生死的可怕不是给我们痛苦而已,而是“辗转相续,无有止尽”,它永远不会停止。所有的痛苦,最可怕的就是生死轮回,因为它不会停止。为什么今生死亡以后马上会得一个果报呢?它为什么不停止呢?我们业消了,该受的业也受完了,这个地方牵涉到两个问题。

    生死轮回的因缘,《唯识学》分成两块:一个是业力、一个是妄想。生命为什么无解?因为这两个互为因缘。如果人生只有业力,这个事情很单纯;如果人生只有妄想,你打打妄想也就罢了,生命也很单纯。关键是什么呢?人生有业力去变现外境来刺激你,你还自己打妄想。所以当业力跟妄想结合的时候,人生就无解,轮回就不会停止了。因为它产生相互作用:业力变现外境来刺激你,你打了妄想;打了妄想又创造业力,创造以后下次它又现一个业力来刺激你,你又打一个妄想。

    我们想离开娑婆世界到净土去,就必须要务实地面对无始劫的业力跟妄想。但问题在哪里呢?无始劫所造的业力你没办法处理,太多了,尽虚空遍法界。所以,我们别无选择,只能够处理妄想。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