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集《禅观与净土》往生篇(6 / 6)

禅观与净土 妙音0 5296 字 6天前

箭。孔夫子了不起,以人为本,所缘境是所有的人类。

    老子听了以后,对孔夫子思想不太满意。老子是道法自然,你人失去弓箭,干嘛要人得到呢?猴子不能得到吗?狮子不能得到吗?你应该说,“失弓、得弓”就好了,把这个人拿掉。所以,老子今天的思想更伟大。就是说,同样失去弓箭,你怎么解读?看的出来你这个人的胸量、格局,你未来的成就。为什么同样布施、持戒,有些人成就人天果报、有些人成就阿罗汉、有些人成佛、有些人到极乐世界,因为他有不同的念想。

    来,我们看佛教徒,如果你把弓箭失掉了会怎么想?一般人会讲业力,我跟这个弓箭的业力成熟了,我跟弓箭结十年的因缘,十年到了就结束了。不错,但是还有进步空间,业感缘起。第二个、学唯识的人失掉弓箭,他怎么解读?“哎呀,太好了,我终于有机会再买一个新的弓箭了”。他做正面思考,我改变不了弓箭的离开,但是我可以做正面思考,我本来就很想买一个弓箭,但是不好意思,现在丢掉了,我就理直气壮了。

    学过《楞严经》真如缘起的人,看到失弓“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我从来就没有真正的得到弓箭,当然也没有失去弓箭。弓箭只是因缘和合的假相,暂时地陪着我而已。“因缘和合,虚妄有生。因缘别离,虚妄名灭”,对我来说没有得到,也没有失掉,它只是一个陪我成长的过程而已。

    三种思考,决定了三种人生观。

    好,我们先说到这,休息十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