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集《禅观与净土》往生篇(3 / 9)

禅观与净土 妙音0 8432 字 5天前

了感应道交,然后到极乐世界,你先享受等同佛陀的果报,然后再去修成佛的因地。先享受,再付款,大概这个意思;先受用极乐世界的功德,再积集你的因地。这个就是因果同时,大家体会一下。这个是讲花。

    这以下讲果。在每一个树叶当中,“纵广正等二十五由旬“,树叶有这么大。树叶有千种颜色,有百种的画,形成种种的彩画。树叶的脉络形成的画,就像天人挂的璎珞一样,它种种的纹路。有众妙华,作阎浮檀金,花是作紫金色,放出旋转的光明,在树叶之间流动。这个花“涌生诸果,如帝释瓶。”

    古德讲,为什么用帝释瓶来解释花果同时?我们来简单说一下。

    帝释瓶大家也不陌生,有一个贫穷人,他穷到实在是没法过了,知道去工作也来不及,就去求帝释天帮忙,每一天用很虔诚的物品来供养帝释天,供养了十二年。帝释被感动了,就给他一个德瓶。从此以后,贫穷人就所求如愿了。我需要一个房子,向德瓶祈求,房子就现前;我需要一个宝车,七宝做的车子,车子就现前,就所求如愿。我们要问,贫穷人到底做了什么事呢?房子是他赚来的吗?也不是;宝车是他赚来的吗?也不是。他是靠德瓶而所求如愿。

    一般的果报,按照唯识叫异熟果,这个是合理的因果解释。就是因跟果是不同时,异时而熟,你今生在修福,但是很痛苦,正常。因为你现在布施、持戒的果报还没有现前,我们正常的因果是隔代受报。理论上来说,你今生所修的因地,今生都没有显现,就算显现也是花报。我们佛教的因果思想,正常叫做三世因果:“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来世果,今生作者是。”正常的因果论是因果不同时,你今生受用前世的果报,来生受用今生的果报。你今生修福持戒还很痛苦,非常正常。因为你今生是受用前生的果报,这个是因果不同时。

    但是有些圆顿的法门,比方说净土宗这种本尊相应法,它就有办法因果同时。今生忆佛念佛,你在今生受用,净土宗你没有经过死亡。诸位,你知道你是今生往生,还是来生往生吗?对,你是今生往生,往生是临命终时,表示没有经过死亡阶段。诸位,我们没有经过死亡,往生的时候就是你今生的心态。你要死亡,就不是临命终,就是密宗的中阴身超度法,那就很困难。你还是人的果报的时候,就要往生。净土宗是你今生忆佛念佛,就在你今生的生命就能够受用极乐世界,没有经过隔世,这个就是因果同时,说明花果同时的道理。

    接下来我们看最后光明。“有大光明,化做幢幡,无量宝盖,是宝盖中,映现三千大千世界,一切佛事,十方佛国,亦於中现。”在宝树的树叶中化出光明,干什么用呢?显现三千世界的佛事,现前。我们看总结。

    观成之相

    见此树已,亦当次第一一观之,观见树茎、枝叶、华果皆令分明。

    总结观名

    是为树想,名第四观。

    —《观无量寿佛经》—

    这地方总结,观想的方法必须要由粗到细。先观地上的栏楯、树干、枝叶、花果,由粗到细,一一往上,由粗到细观上去,是为树想,名第四观。

    这个地方我们作一个说明。我们以前叫做“取相分别”,就在娑婆世界的人我事相的相状分别;现在还是有相状,叫“借相修心”。但这两个心态,虽然都是相状的操作,应该是不一样,这个很重要。我们以前在操作娑婆世界相状、在分别的时候,心是“向外攀缘”的,是追求的。极乐世界的相状观照呢?它是向内“回光返照”,是安住的寂静相状。善导大师在《四帖疏》说:念想西方跟持名念佛不太一样。持名念佛不需要前方便,你就是一天到晚忙忙碌碌,回到佛堂,“佛号一句佛号念诵听”,就直接可以带动起来。观想极乐世界不可以这样,你人事忙完以后,不能直接修宝树观、修大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