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王桂兰拿着那张假钞,越看越气,猛地摔在桌子上:“这日子没法过了,辛辛苦苦干一天,净收些这玩意儿,防贼似的防着顾客,还得赔着笑脸,结果呢?还是防不住。”
张勇闷着头抽烟,一声不吭。
“你少说两句!”张勇烦躁地打断她,“大家都不容易,方毅他那边压力更大,这不正在想办法吗?”
“想办法?想什么办法?抓又抓不着,防又防不住!”
“咱们投进去的本钱怎么办,这假钞要是再流传下去,大家都不敢用大票子了,咱们这买卖还做不做了?”
王桂兰本来生活就过得精细,这种情况下收了假钞,心情自然非常差。
张勇沉默了,妻子的抱怨虽然刺耳,却点出了残酷的现实。
假钞破坏的是整个市场的信用链条,如果连最基本的货币信任都动摇了,商业活动必然萎缩。
他们这些个体户,抗风险能力最弱,首当其冲。
类似的对话,恐怕正在小城许多家庭里上演。
菜市场里,卖菜的大妈开始拒收二十元钞票,小饭馆里,老板找零时也反复查验,甚至连邻居间互相借点钱,都开始下意识地对着灯光照一照……
一种无形的猜忌和紧张感,在社会基层弥漫开来。
方毅也感受到了这种弥漫的恐慌。
许念真下班回来,告诉他厂里的工友们都在议论假钞的事,有人甚至把积攒的二十元钞票拿到储蓄所去要求兑换,生怕砸在手里,这种群体性的焦虑,比几起顾客纠纷更让方毅感到担忧。
晚上,他特意去了张勇家。
看到方毅来了,王桂兰勉强打了个招呼,就借口做饭进了厨房。张勇给方毅倒了杯水,气氛有些尴尬。
方毅直接拿出了十元钱,放在桌上:“勇子,桂兰嫂子,听说你们今天也收到假钞了,这损失,不能让你们担,这钱我先补上。”
张勇一愣,连忙推辞:“方毅,你这是干什么?这不行,又不是你的错!”
厨房里的王桂兰也探出头来,神色复杂。
方毅按住张勇的手:“勇子,咱们是兄弟,更是战友,商场好了,大家才能都好,现在遇到难关,我不能看着你们吃亏,这钱你必须收下,这不是补偿,是咱们共渡难关的保证金。”
他顿了顿,看着张勇和王桂兰,诚恳地说:“我知道你们有怨气,最近大家压力都大,但越是这个时候,咱们越要拧成一股绳,假钞是咱们共同的敌人,我们不能自己先乱了阵脚,警方已经在全力追查,我们内部也在想办法,我已经托南边的朋友打听验钞机的事了,只要有一线希望,不管多难,我一定要搞回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