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毅将材料双手递给陆岩。
陆岩接过材料,仔细地翻看着,特别是那份项目清单和收入数据,看得尤为认真。
他脸上露出感兴趣的神色:“小方啊,你这个想法不错嘛,带着乡亲们搞副业,增加收入,这是好事,你们这个工程队,不声不响,还干了这么多活了?”
出乎意外的是,陆岩的态度竟然非常热情。
“都是些小打小闹,上不了台面。”
方毅谦逊地说道。
“但现在就卡在资质上,没有个正式名分,很多稍微大点的项目都不敢接,发展受限,如果能得到镇政府和公社的支持,把架子搭起来,我们有信心能把队伍带得更好。”
陆岩沉吟了片刻,手指在桌面上轻轻敲击着。
他显然看到了这件事潜在的价值,但也有着顾虑:“小方,你的想法是好的,不过,把工程队收归公社管理,这涉及到体制问题,不是小事,需要党委会研究决定,而且,就算公社同意挂这个名,资质也不是说办就能办下来的,需要资金,需要技术人员,这些都需要投入。公社的家底,也不厚啊。”
方毅立刻说道:“陆书记,资金方面,我们工程队自己有一些积累,如果不够,我个人还可以再投入一些,技术人员,我们目前有两位退休老师傅做指导,还可以继续聘请,只要镇政府愿意出面,提供政策支持和合法身份,具体的运营管理和资金技术问题,我们可以想办法解决,利润分配,也完全可以按照公社企业的章程来办,保证公社的利益。”
方毅的诚恳和解决问题的务实态度,给陆岩留下了很好的印象。
他没有当场拍板,但态度明确缓和了许多:“这样吧,小方,材料先放我这里,我找个时间,在党委会上提出来议一议。你也别急,这么大的事,需要过程。”
“我明白,谢谢陆书记。”方毅知道,这已经是目前能争取到的最好结果了,只要陆岩愿意推动,事情就有希望。
从公社出来,方毅感觉轻松了不少。然而,他并不知道,就在他积极为工程队寻找出路的时候,赵德汉的触角,也已经伸向了公社层面。
方毅拜访陆岩的消息,不知通过什么渠道,很快就传到了赵德汉的耳朵里。
他没想到方毅的反应如此之快,竟然想到了“投靠公社”这一招来破解资质困局。
这让他感到了真正的威胁,一旦方毅的工程队挂上公社的牌子,哪怕只是最低级别的资质,也意味着这支“泥腿子”队伍真正登堂入室,拥有了和他正面竞争的资格,这是他绝对不能容忍的。
“想靠上公社?没那么容易!”赵德汉阴沉着脸,立刻行动起来。
他本人或许不方便直接出面,但他在县里经营多年,关系盘根错节,与不少公社领导也都有交情。
他通过中间人,向青林公社的某位副书记递了话,话里话外的意思,无外乎是方毅此人背景复杂,野心勃勃,其工程队“管理混乱,技术低劣”。
如果公社贸然接收,恐怕会“惹上麻烦”,影响公社的声誉,甚至暗示这可能不符合当前政策导向云云。
这些充满偏见和误导的言论,虽然空口无凭,但在那个谨慎的年代,却足以在一些领导干部心中种下怀疑的种子。
几天后,方毅再次来到公社打听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