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下一个证明自己的机会,在哪里呢?
方毅非常迷茫。
公社之路受阻,资质问题像一道无形的枷锁,限制着工程队的发展。
方毅并没有太多时间沮丧,他深知,在困境中怨天尤人毫无意义,必须主动寻找新的突破口。
他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工程队的内部管理和技术提升上,同时更加留意县里和周边地区的各种信息。
这天,张勇从他在公社工作的一个亲戚那里,听到了一个消息。
青林公社下属有两个比较偏远的村子,今年春旱比较严重,原有的土井出水不足,严重影响春播和牲畜饮水。
村里向公社打了报告,希望公社能帮忙解决打机井的问题。但公社财政紧张,一时拿不出这笔钱,正在发愁。
说者无意,听者有心。
方毅立刻意识到,这或许是一个机会,打机井,这属于小型农田水利工程,技术要求相对单一,对资质的要求可能不像正规建筑工程那么严格,更看重的是实际效果和成本。
而且,这是解决民生问题的实事,如果能做成,其带来的社会效益和口碑,或许比单纯赚点钱更重要。
他立刻行动,先让范刚悄悄去那两个村子实地查看情况,了解具体需求和水与地质的大致条件。
范刚回来汇报,情况确实比较急,村里干部和村民都眼巴巴地盼着。
方毅斟酌再三,再次来到了青林公社,这次他没有直接找陆岩,而是找到了那位副主任。
他开门见山,提出了一个方案。
由他的小河村工程队,以极低的成本价,甚至可以先垫付部分材料款,为这两个村子打机井,解决燃眉之急。
条件只有一个,如果机井打出水,质量合格,请公社帮忙协调,按成本价结算工程款,如果打不出水,或者质量不合格,所有损失工程队自己承担。
副主任听了这个方案,十分惊讶,也颇为动容。
他没想到方毅会主动揽下这个“赔本赚吆喝”的棘手活。
“方毅同志,你这个想法……很好!很有担当!不过,打井可不是小事,你们有把握吗?设备、技术……”
“副主任,我们请教过懂行的老师傅,也做了调研。
设备我们可以去租借,技术方面,我们请了一位有经验的打井老师傅做指导,我们有信心,也有决心,为公社解决这个难题!”方毅语气坚定。
农业副主任看着方毅年轻却沉稳的脸庞,点了点头:“好!既然你们有这个心,也有这个准备,我跟陆岩汇报一下,原则上支持你们去试试!这毕竟是给老百姓解决实际困难的好事!”
事情很快在公社党委会上通过了。
虽然仍有少数领导因为资质问题和对工程队能力的怀疑而有所保留,但在解决迫在眉睫的民生问题和方毅提出的“风险自担”方案面前,这些疑虑被暂时搁置了。
赵德汉很快也得知了这个消息,他先是嗤之以鼻,认为方毅是病急乱投医,居然去接这种又累又不赚钱,还可能砸招牌的活儿。
但转念一想,这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