汗水混着泥水,每个人都成了泥人。
范刚身先士卒,挑着最重的担子,走在最前面。
方毅也时常来到工地,不是指手画脚,而是抄起铁锹就跟大家一起干。
赵德汉派来“监工”的人,看着这热火朝天,近乎玩命的场面,暗暗咋舌,回去汇报说。
“那帮泥腿子……真是拼了命了。”
工程进展比预想的还要艰苦。
连日的劳累,加上恶劣的环境,有几个队员病倒了。
方毅立刻安排人顶上去,并请村里的赤脚医生来给大家看病送药。工程队的团结和韧性,在这一刻体现得淋漓尽致,没有人叫苦,没有人退缩。
期间,赵德汉还使过小绊子,比如故意拖延拨付部分材料款,或者在验收标准上吹毛求疵。
但方毅早有准备,一方面用自己的资金垫付,另一方面对工程质量要求到了近乎苛刻的地步,每清完一段,都反复检查,确保坡度,平整度完全符合要求,让挑刺的人无话可说。
最终,在合同规定的工期内,小河村工程队硬是靠着肩挑手扛,提前三天完成了那段最艰难的土方工程。
当清冽的渠水顺畅地流过刚刚清理加固好的渠道时,所有队员都累得瘫倒在渠岸上,但看着自己的劳动成果,脸上都露出了憨厚而自豪的笑容。
项目指挥部的领导下来验收,看到这段渠道工程质量如此过硬,工期还提前了,非常满意,当场对工程队提出了表扬。
消息传回镇政府,陆岩更是觉得脸上有光,在公社大会上特意点名表扬了小河村工程队,称他们是“能打硬仗、值得信赖的队伍”。
赵德汉偷鸡不成蚀把米,不仅没能为难住方毅,反而让对手借着这个项目再次赢得了声誉和领导的赏识。
他气得摔了杯子,却无可奈何。
方毅和小河村工程队,就像渠道边顽强生长的野草,风雨不仅没能摧毁他们,反而让他们更加茁壮。
渠道清淤项目,就像一枚沉甸甸的,沾满淤泥的勋章,挂在了工程队的胸前。
它证明了这支队伍的坚韧,团结和执行力。
经过这次淬炼,工程队无论是内部凝聚力还是对外声誉,都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方毅知道,他们已经具备了向更大目标发起冲击的底气和能力。
他的目光,再次投向了那个曾经可望不可即的,城东综合市场项目。
渠道清淤项目的成功,如同一阵强劲的东风,将小河村工程队的声望推上了一个新的高峰。
不仅在青林公社内部备受认可,连县里水利部门和相关领导也记住了这支能打硬仗,作风顽强的队伍。
工程队的队员们走起路来,腰杆挺得更直,眼神里充满了自信。
他们不再仅仅是“泥腿子”,而是有了手艺,有了组织,更有了一份集体荣誉感的建筑工人。
这股风,自然也吹到了县工商局市场管理科董科长的耳朵里。
当他从不同渠道,多次听到对小河村工程队的正面评价,特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