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1章花落谁家(2 / 2)

的管理实践作为核心案例,详细阐述如何将项目管理、成本控制、质量安全体系应用到市场运营中,甚至绘制了简单的管理模式移植对比图。

    第二天下午,县综合市场运营权招标评审会,在县政府的某间会议室正式举行。

    评审席上坐着来自工商、建设、财政等多个部门的领导和专家,气氛严肃。

    赵德汉的公司代表率先进行了陈述,他们展示了辉煌的业绩、雄厚的技术力量,讲得天花乱坠,赢得了评审们频频点头。

    轮到方毅代表小河村工程队陈述时,他沉稳地走上讲台。

    他没有被对方的气势吓倒,而是从容不迫地开始讲解。

    当讲到关键的管理团队和经验部分时,他果然注意到有几位评审露出了质疑的神色。

    方毅话锋一转,坦然承认:“各位领导,专家,我们商场,包括我们旗下的小河村工程队,确实没有直接运营综合市场的经验。”

    此话一出,会场出现了一些细微的骚动,赵德汉派来的代表嘴角甚至露出一丝不易察觉的冷笑。

    但方毅紧接着说道:“但是,我们认为,管理的核心是相通的!”

    他随即引出了精心准备的内容,将工程队的组织架构、规章制度、质量控制、成本管理、安全生产等一系列具体实践,如何巧妙地对应和运用到市场管理的各个环节,讲得深入浅出,逻辑清晰,案例生动。

    他最后总结道:“我们可能没有运营市场的现成模板,但我们有一套在实战中锤炼出来的、可复制、可移植的管理体系和一支执行力极强的团队。我们相信,由我们来运营市场,不仅能保证规范有序,更能带来一种贴近实际、高效灵活的‘工匠精神’般的服务!”

    他的陈述结束后,会场一片寂静。

    几位评审交头接耳,低声议论着。方毅看到,之前那几位面露质疑的评审,此刻眼神中多了几分思考和认可。

    答辩环节结束,最终的结果需要评审组合议后择日公布。走出会议室,方毅长长地舒了一口气。

    他已经尽了最大的努力,将己方的特点发挥到了极致。

    无论结果如何,他都没有遗憾。

    他知道,这一次,他真正地向那些曾经轻视他们的人,展示了小河村工程队的底蕴和锋芒。

    评审会结束后的几天,对方毅和他的团队而言,是前所未有的煎熬。每一分每一秒都仿佛被拉长了数倍。

    王海像热锅上的蚂蚁,在办公室里坐不住,一会儿跑到门口张望,一会儿又凑到方毅跟前,欲言又止。

    “方毅,你说……咱们能成吗?”

    就这几天的时间,王海问过类似的问题不下十遍。

    他眉头拧成了疙瘩。

    “赵德汉那老王八蛋肯定没少在底下活动,我听说他昨天还请了工商局的好几个人吃饭……”

    方毅坐在椅子上,看似平静地翻看着工程队的物料台账,但微微颤抖的指尖暴露了他内心的波澜。

    他何尝不紧张?这次招标,不仅仅是一个项目,更是对他们这支草根队伍能力和价值的终极认可。

    他深吸一口气,强迫自己镇定下来:“事到如今,急也没用。该做的我们都做了,剩下的,交给领导们评判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