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得家去一趟……”
“家安哥,快点和我去拿筷子,筷笼放在柜顶上,我够不着。”狡黠的对他眨着眼睛“你总不能让你先生再跑一趟。”
“我……”他只能任由言秋拽着他去了厨房,拿了筷子回厅里,言秋把他拉到凳子上,吃饼子的时候,言秋拿了一个在手里,饼子吃到一半,把她咬过的地方,掰了放在碗里,再把剩下的半个饼子塞到他手里,湿漉漉的眼睛望着他“家安哥,你不会嫌弃我吃过的吧,帮我吃了吧,我晚上想吃爹爹给我热的新饼子,别剩下了。”
先生在一旁对他催促道:“快吃。”他坐立难安,去年干旱,庄稼欠收,不少人家都吃不饱饭,连先生都只吃了一个饼子。他家吃两顿的稀玉米菜粥,吃不上饼子。言秋这是找了借口让他多吃半个。
画面一闪,到了大年初一。穿着大红新棉袄、七岁的言秋来他家拜年,早早就在门口等他一起去村口玩。他和母亲窘迫不堪——家里冬天换房顶花了钱,过年连块糖都没备。他娘红着脸出来招呼,言秋却言笑晏晏地贺年。他娘用帕子包了把炒南瓜籽给言秋,言秋当场剥了吃,赞道:“冯婶子炒的南瓜籽真香!”一句话化解了母子俩的窘迫。要去村口时,言秋说道:“家安哥,南瓜籽香,多抓点放我帕子里,我们带出去吃。”
他以为言秋喜欢,忙把一碗南瓜籽都倒进她装了花生糖块的帕子。路上积雪未化,,怕寒风冻着言秋手,他帮言秋剥南瓜籽,他剥一粒,言秋就笑眯眯的看着他,停下等他,他一边把剥好的南瓜籽放言秋手心里一边温声提醒言秋冷,让她把小手缩在袖子里。到了村头,言秋大方地和村里人拜年,一群孩子围过来,她打开帕子笑道:“来,这是我和家安哥的,大家分着吃……”很快,别的孩子就把自己的糖块、花生塞到他与言秋手里。
画面一跳,到了言秋十二岁这年了,初秋刚下过雨,山上长了菌子,孩子们、小媳妇都提着篮子上山,午后他也提了篮子上山,在山脚碰到了言秋和她隔壁的二丫也上山,两人打了招呼隔着不远前后脚上山,他这两年大了,想出人头地,成日埋头苦读,先生家的午食都是言秋下厨,做好了端上桌,她自己端了回她屋子吃,两人大了,言秋也不缠着他了,他偶尔碰到言秋只是匆匆打个招呼,他也不好意思盯着言秋瞧。等上山弯腰拾菌子,他不小心看到言秋面若桃花,雪肌莹润,以前可爱的小圆脸如今成了鹅蛋脸……他羞愧的红着脸,不敢多看,言秋如今已有了隐隐约约的倾城美貌,身上带了丝如同春雨般朦胧的美。很快有村里的小姑娘碰到言秋,言秋和几个姑娘结伴走远了。冯家安担心言秋,就在山脚周围拾,这样言秋下山他就能看到。
到了太阳偏西,大家都提着筐子赶回家,他假装半弯着腰,注意着下山的人,很快大家为了赶着回家忙活家里的牲畜和做饭,都走得差不多了眼看天色越来越晚,他忙上山去寻,在半山腰见到二丫大嫂背着二丫,二丫大嫂见到他忙喊道:“冯家小子,快去半块石那地方去,赵家姑娘和我小姑子采蘑菇踩在松针上踏空滑到沟里扭着脚了。我家小姑子也摔得把腿磕伤了。我回家就去叫赵秀才来背他闺女。”
他顾不得筐子,急得往半块石的地方跑去,等到了半块石,见到言秋孤零零一人,一身的干松针混着泥土正可怜兮兮的在沟里坐着,筐子倒在一旁,里面的蘑菇撒了一地。
见到他来了,言秋眼睛一亮,委屈巴巴地喊了声:“家安哥。”
他心疼极了,忙跳了下去将言秋扶起,小心翼翼地查看她的伤势。言秋的脚腕肿得老高,每动一下都疼得直咧嘴。
他抬头四望,周围没人。言秋十二,他十六,都到说亲的年纪。若背她下山被人看见,于她名声不好——村里汉子什么浑话都说得出。先生无子,定要招婿或嫁近处方便照顾。他家这么穷,根本配不上言秋。所以在先生家读书他都尽量避开,怕传出闲话影响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