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83章 原来这就是代价(4k)(2 / 4)

口之间,加了一块隔离。

    然而正是这块隔离,带来了最大的问题——这里信号反射很容易就非常强烈。

    对于经验还不够丰富的西南所的同志们来说,这一块的确是很难处理。

    “这个隔层,是为了解决附面层对吧?”高振东指着进气口的上唇道。

    “对,这是解决附面层最简单的办法。至于进气口可调,是为了解决在不同速度下的进气效率和气流稳定性问题。”高委员不愧是拿出过飞机气动外形设计教材的人,在这方面可谓一眼就明白。

    高振东笑道:“现在你们有两个办法……”

    还能有两个?!!!我这儿一个都没有!西南所的同志无不欢欣。

    如果说他们自己搞,是在做填空题的话,那高委员这里,就是在做选择题,甚至上面还全都是正确答案。要是读书的时候考试也是这样,那就太好了。

    “高委员,有哪两个方案?”

    高振东将手指向机腹部位:“第一个,将这个隔板和机体之间,在可能的情况下,尽量修型,修到尽量贴近机体,且间距基本一致,即机腹和进气道上沿唇口基本平行,同时仔细根据需要对付的雷达波长,调整上唇口外形和与机体的间距。”

    上唇口是一条齐平的直线,对雷达信号的反射本来就强,换成有一定角度的等腰三角形就好一些。而那个与机体之间的缝隙,如果间距合适的话,同样是能大大衰减特定波长的雷达信号的。

    花旗佬也不是傻子,F-22的加莱特进气道和机体之间同样存在缝隙,但是并不影响它的正向反射面积依然做得很小。

    高振东边说边解释,西南所这边边听边点头。

    虽然进气道的上部不能无限制的修改,但是可以同时修改一点机体外廓来将就一下进气口的上缘,双向奔赴之下,这一点还真有可能做到。

    “至于第二个办法嘛,就有些麻烦……”高振东沉吟着,这个用在这个方案上也许不是最好的。

    “麻烦没关系,有路就行。”麻烦不麻烦的,反正不一定非要用在这个飞机上嘛。西南所的同志有了一个保底的办法,心里的压力小得多。

    高振东点了点头,也是,反正先把办法拿出来,至于什么时候能用得上,用到哪一代上,这个就看同志们的进度了。

    “实际上,想要消除附面层,并且尽可能增大对速度的适配,不一定非要这个隔板,甚至都可以不需要调节装置,就能很好的适应从低速到2.5M高速所有的速度范围。”

    再往上估计是不行,但是这个速度范围高振东还是心里有数的,毕竟他见过现货。

    西南所的同志们是彻底惊呆了,还有这种技术?什么都不要,就能适应2.5M的高速?

    低速战斗机什么都不要也就罢了,但是他们还没见过有什么简单的方式,什么都不要,就能适应如此宽广的速度范围,而且还能解决附面层问题的。

    都说不能既要马儿跑得快,又要马儿不吃草,可是高总工这话却分明就是既要又要,而且这种既要又要,甚至比部队的那帮同志还过分。

    全是好处,甚至飞机还减重了、简单了,这让同志们觉得自己前面的工作岂不是白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