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83章 原来这就是代价(4k)(3 / 4)

;也不对,也许高委员才把这条路趟出来呢,在这之前,他自己都不知道。这是很有可能的,毕竟这么天方夜谭的东西,不花点时间那是不可能的,哦,对了,花了时间,看起来好像也不太可能。

    “高委员,这……说实话,我们是真想不到。”西南所的同志们很老实,这已经超出他们思维的极限了。

    高振东拿起粉笔,在黑板上画了一个鼓包,看得有些年轻同志面红耳赤,这玩意看着……啧啧啧……

    防工委总工和空装局的同志自然没有这种想法,特么的,搞装备呢,严肃点儿,只是这东西看起来简单过分,想来是没画完。

    然后高振东寥寥数笔,然后就把粉笔给扔下了。

    同志们目瞪口呆,合着那个鼓包真的是你说的那个技术秘密?因为高振东后面这几笔,画的都是机体和进气道外廓,而这两者没有任何反常的地方。

    看这架势,他口中的那个逆天的进气口技术,就长这个样子,简单至极。

    高振东看着同志们的表情,笑了起来:“同志们猜对了,这个小鼓包,就是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看起来很简单是吧?但这个只是个示意图,至于到底这个包在不同的飞机上该长什么样,多高多大多圆曲线到底如何取,这才是最麻烦的地方!”

    这玩意看起来是真的简单,除了加工略微麻烦一些之外,全是好处。但是它的坏处,全在设计上!看起来简单做起来难。

    别说二十爷那个范围超宽的进气道,就连类似球电2那点儿速度的,全世界真正能弄出来的也就两家,我们、花旗佬。

    “高委员,这东西真的能行?”

    高振东乐了,别的我没信心,但是这个小包包真的能行这件事,我敢打包票!

    “真的能行,这样,先抛开具体的实现,我给同志们介绍一下理论方面的东西……”

    “好好好!”具体实现肯定是不可能一蹴而就,能听到并听懂原理,西南所的同志们就觉得很开心了。

    高振东就这么在这里开起了鼓包(蚌式)进气道的启蒙课。

    “……这个蚌式进气道,关键就在于这个鼓包,会对气流起到压缩和排移附面层的作用,同时还能形成波系,并且在不同的速度下……”

    高振东长篇大论,同志们也没人舍得打断,包括听了不懂的空装局的同志也听得津津有味,听不懂怎么了?我听不懂,我还不会掐时间,看表情么?

    时间越长,西南所的同志们脸上表情变化越大,这事儿就越靠谱!搞技术管理配合工作,也是可以使用社会工程学知识的嘛。

    空装局的同志猜得没错,随着高振东持续的讲解,西南所的同志们脸上表情极为丰富。

    震惊、佩服、兴奋、顿悟……

    几乎技术人员在找到一条新路时的所有表情,都能在他们的脸上找到。

    “……根据我的初步推算,这个进气道的最佳工作区间,是在亚音速到1.6马赫这个范围……”

    “嗡”的一声,同志们顿时就炸了锅。这个固定不动,除了一个鼓包什么特殊之处都没有,还节约了一块隔板和大量调节装置的东西,最佳工作区间居然这么宽!

    虽然这架飞机的要求是2.2M,但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