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战争借口。”
系统这一声播报似乎引爆了王室封邑之间的愤怒,紧接着,法王还能看到阿基坦对富瓦宣战的消息。而其他的封邑似乎也在扩军,生怕自己下一个被别人宣战。
法兰西还无法干涉,这是属于封邑们的战争,自己也还要打一场属于自己的战争。
很快,屏幕上的红色标识已经出现了,不用看都知道是马上要爆发灾难了,而法兰西的部队也终于到场了,准备一鼓作气结束这个灾难。
1484年4月,法兰西的土地上瞬间多了超过100k的叛乱,其中有农民起义,要求降低税收(提高地区自治度);有贵族叛军,要求拥立新国王(当前统治者将死去);还有小兄弟会异端,要求改信宗教。
此时的法兰西,正是生机勃勃,万物竞发的局面。
贵族农民起义,诸侯们自相残杀,法兰西深陷灾难泥潭不可自拔,可以预见的是,法兰西将会用较长的时间用来重新集权和恢复创伤,而法兰西从来没有也不会忘记,造成这一切的卡斯蒂利亚与奥地利。
复仇的怒火已经点燃,拥有高亮标识的“复仇主义”终究会把这把火烧到其他人身上……
新生的勃艮第此时也陷入了无穷无尽的各个家族角力中。
本来按道理被放出来新国家是个白板,没有军队,没有点数,没有金币,什么都没有,其更好被其他大国拿捏。
更别说奥地利答应了卡斯蒂利亚要将勃艮第送给他,现在目标才实现了一半,这怎么不让奥地利着急呢?
况且这个勃艮第也不是之前的勃艮第,眼下法兰西深陷灾难不可自拔,对勃艮第的安全没有任何威胁,勃艮第也没有任何理由去主动靠近奥地利。
但是有一个问题,那就是之前宣战法兰西的奥地利军队还没有撤军,还滞留在勃艮第的领土之内,这就相当于是一把达摩克利斯剑悬挂在勃艮第的头顶,相当危险。
而且奥地利军队也没有撤军的意思,因为奥地利大公此时正在逼迫勃艮第公爵签订一份不平等条约。
《勃艮第合约》
1.勃艮第主动接受一位来自哈布斯堡家族的继承人,该继承人将作为下一任勃艮第的统治者。
2.勃艮第持续为奥地利开放军事通行权,并允许奥地利军队合理驻扎在勃艮第以防止法兰西卷土重来。
3.勃艮第公爵答应勃艮第加入神圣罗马帝国,收到帝国与皇帝保护。
4.奥地利取消对勃艮第独立性的保证。并且重置与奥地利的停战协议。
根据这份不平等条约,勃艮第将被迫失去军事自主权和外交自主权。并且在之后很可能失去行政自主权,完全成为奥地利的附庸。
这份不平等条约是不可接受的,勃艮第公爵也完全无法接受条约中的任何一项条款,可是当他看到驻扎在自己国土上的74k军队,又只能转而和平抗议。
“我们曾经听说过奥地利大公为帝国和平做出过巨大努力,也曾经作为皇帝几次保卫帝国,东抗奥斯曼,西击法兰西,重铸了帝国的荣光。可是现在怎么会转而用武力逼迫一个爱好和平的国家臣服呢?这不符合奥地利的生存之道吧?”
勃艮第公爵言辞恳切,希望用真心换真心。可是奈何奥地利大公不买他的账。
好巧不巧的是,不仅没有说动奥地利大公,还彻底激怒了奥地利大公,他的意思被奥地利大公用事实曲解成了另一种意思。
你说我曾经为帝国和平作出努力,开玩笑,自己一直都在为帝国呕心沥血,每天战战兢兢,如履薄冰,甚至还要向曾经公开打自己脸面的国家保持友好,实在是太憋屈了。
不仅如此,西击法兰西?东抗奥斯曼?人家都打到自己家门口了,还不反击?
奥斯曼就不说,几次维也纳战争彻底打烂了国家底蕴,大量士兵金币从此流失;法兰西更是顶着“意大利联盟”和奥地利的监视强吃意大利,这更是啪啪打脸奥地利,自己还不敢下场,只能借卡斯蒂利亚组建包围网痛打落水狗。
被帝国诸侯在背后曲解为怯战,懦夫。
帝国荣光不能说有吧,也只能说聊胜于无。最高光的一次还是联合了卡斯蒂利亚肢解一部分法兰西放出了勃艮第,其他时候别人可是狠狠把帝国的脸给抽烂了啊。
总而言之,奥地利大公听到勃艮第公爵的劝解之后更加愤怒,被奥地利大公听成了嘲讽自己只能欺负欺负一些小弱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