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灰雾捲走的童言拦了下来……
此刻的江铭看著眼前紧闭双眼的童言,將他放在地上,而后摸著下巴思索起来。
他知道现在童言陷入了恐惧,也知道恐惧过重有可能就会变为现实。
但是怎么帮童言消除恐惧,他还没什么头绪,毕竟他的自动售货机只能砸人,没什么精神方面的能力。
如果是李鱼在这里,用它的入梦能力的话,说不定还有一丝办法。
想到这里,江铭眼前一亮:
“欸,对啊,李鱼那入梦的能力好像挺適配现在这情况的。”
“虽然这个负心女在外面有了別的男人,对我没什么兴趣了,但是童言这小子它是一直很在意的。”
“要是知道童言出了这档子事情,肯定是施以援手的,让我想想,既然在接生大学里,越是畏惧什么,什么就越会出现。”
“我畏惧大黄,它就出现了,要是我畏惧李鱼,那它是不是也会出现呢”
“要是它出现了,是不是就能救童言了”
念及此处,江铭眼神奇特的看向倒在地上的童言。
……
……
童言生病了,病得很重。
在童言七岁的时候,他们父母因为一场意外离开了这个世界。
自那时起,童言温暖的家,就变成了孤儿院里四四方方的天空,院內枯死的不知名老树,以及……
他的二十二个“兄弟姐妹”。
孤儿院作为童言的第二个“家”,算不上好……不对,应该说很差。
孤儿院是从一个废弃的小学改造而成的,但面积並不算很大,里面的各种设施也都很破旧,哪怕每年有著社会各界的爱心人士援助,也远远不够。
曾经,有一位市里杰出的企业家豪掷一大笔钱赞助孤儿院,那时候这事情闹得满城皆知,风风火火。
所有人都在称讚那位企业家慈悲的心肠,夸他年少有为。
但很少有人去关注,那笔钱是不是真的用到了这些孤儿身上。
很显然,那笔钱根本没有用到孤儿身上。
因为社会就像是金字塔一般,位高权重者站在食物链顶端,普普劳苦大眾位於食物链最底端,不断的为上层人士提供“营养”。
童言他们二十三个孤儿,无疑是这条食物链,或者说金字塔的最底端。
院长利用他们,不断向社会中的爱心人士吸纳钱財,只有当院长吃饱了,才会从指缝中留下一点食物残渣给他们。
院长並非没有钱去修缮孤儿院,但是在他看来,这毫无必要,甚至是一种愚蠢的做法。
院长虽然贪婪,但却深知人性。
人类社会中,几乎每个人都会有某种刻板印象,他们会在心中为不同的群体下一个预设:
比如清扫街道的清洁工就一定是面容憔悴的社会底层;
出入学校周边的不良青年,一定是染著各种顏色的头髮,骑著鬼火的精神小伙;
身穿高定西装,出入各种高端场所的就是成功人士……
这是他们在心中为不同人群所下的预设,也可以叫做刻板印象。
符合他们预设的时候,做很多事情都会很容易,但一旦打破,就会招来怨恨。
就比如一个乞丐在乞討,一个穿著破烂,前面还摆著一个碗,这就是一个很標准的乞丐。
对於这样的乞丐,人们很容易就会產生怜悯之心,然后给钱。
同样是这个乞丐,他依旧穿的破烂,但是如果他手中没有碗,而是拿著一个二维码。
那路过的人们几乎就不会再看他,甚至会对他產生厌噁心理。
仅仅只是收费东西的改变,就引发如此大的差异,根本原因就是因为,二维码收款这种东西,在人们的预设中,就不该存在於乞丐手里。
二维码意味著乞丐必然有手机,而手机这种东西,怎么会出现在一个以乞討为生的人手里
他在骗我!
於是,人们对於乞丐的预设被打破了。
预设,或者说刻板印象被打破,所造成的后果是很严重的。
院长深知这一点,所以他为社会各界,打造了一个他们想像中,最接近刻板印象,最“完美”的孤儿院。
在这里,孤儿们从小无父无母,穿著破烂,生活困顿,由小学改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