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月轨道上的三座太阳能电站,宛如三颗永恆闪耀的星辰,在浩瀚无垠的宇宙中默默守护著月球基地,至今已稳健运行了两年多的时光。隨著月球基地如同一棵茁壮成长的幼苗,不断发展壮大,各类先进设备如雨后春笋般纷纷涌现,对电能的需求也水涨船高,日益增长。原本充足的电能供应,如今就像一个逐渐乾涸的湖泊,开始显得有些捉襟见肘。而此时,文昌电站的建成,恰似一盏在黑暗中亮起的明灯,为解决能源困境带来了新的思路和契机。
林羽与陆擎宇针对当前的能源困境展开了深入且热烈的探討,会议室里,思维的火不断碰撞。话题逐渐聚焦到纯氦 - 3聚变的可能性上。如果能够成功实现纯氦 - 3聚变,那將意味著在月球上建造核聚变电站不再是遥不可及的梦幻泡影。届时,月球基地的能源束缚將如同被利剑斩断,一个充满无限可能的月面都市或许將如奇蹟般拔地而起,成为人类探索宇宙征程中的一座璀璨灯塔。纯氦 - 3聚变之所以如此令人心驰神往,不仅因为它不会產生中子辐射,大大降低了辐射防护的难度和成本,使得在月球这样的特殊环境下建设电站更加可行;更在於其能够显著延长材料的使用寿命,为长期稳定的能源供应提供了坚实保障。这种绝对清洁的能源方式,无疑是核聚变领域梦寐以求的“圣杯”,代表著能源发展的理想方向,仿佛是指引人类走向可持续未来的璀璨星辰。
结束与陆擎宇的討论后,林羽回到自己位於航天控制中心的办公室。这里静謐而充满科技感,柔和的灯光洒在各种先进的设备上,墙壁上巨大的显示屏闪烁著微弱而神秘的光芒。林羽坐在办公桌前,轻轻呼出一口气。他轻声说道:“太初,投射出现在的氘氦聚变模型。”话音刚落,一个精致且复杂的三维全息模型便如魔法般出现在他眼前。模型中,各种线条和图形交织在一起,生动而逼真地展示著氘氦聚变的微观过程,仿佛將微观世界的奥秘毫无保留地呈现在他眼前。林羽凝视著这个熟悉的模型,眼神中透露出专注与执著,仿佛要从模型中挖掘出每一个隱藏的秘密。他陷入了深深的思考,眉头紧锁,脑海中如同高速运转的引擎,不断思索著如何改进,才能让这个模型容纳纯氦 - 3聚变所需的30亿度高温,同时还要確保等离子体在如此极端条件下的稳定性。这就像是要在狂风暴雨中搭建一座坚不可摧的城堡,每一个细节都关乎成败。
时间在悄然流逝,林羽在脑海中设想了许多方案,从调整磁场强度到优化反应腔的材料,从改变等离子体的注入方式到改进能量回收系统。他如同一位孤独的探险家,在科学的未知领域中不断摸索前行,每一个方案都是他在这片荒芜之地留下的探索足跡。然而,每一个方案在深入分析后,都因为各种难以克服的难题而被否决。林羽感到自己仿佛置身於一个无尽的迷宫之中,四处碰壁,每一条看似有希望的道路最终都通向死胡同,却始终找不到出口。挫败感如同一团乌云,渐渐笼罩在他心头,但他心中那对科学探索的坚定信念,如同穿透乌云的阳光,从未熄灭。
“为什么不考虑其他结构呢如仿星器。”太初那沉稳而富有磁性的电子音適时响起,如同黑暗中骤然亮起的一道曙光,瞬间打断了林羽的思考,同时也如同一记响亮的警钟,唤醒了陷入思维困境的他。林羽眼前一亮,仿佛在迷宫中突然发现了一丝微弱的光亮。他立刻在操作台上熟练地调出仿星器构造图。仿星器,这个神秘而独特的装置,通过复杂的三维扭曲磁场来约束等离子体,这种独特的设计使其天然避免了托卡马克装置因等离子体电流引发的破裂风险。林羽的眼神中透露出兴奋与期待,仿佛看到了一丝突破困境的希望之光。他敏锐地意识到,集团最新研发的超高温超导材料,或许能与改进后的仿星器设计完美结合,从而为实现纯氦 - 3聚变创造条件。这一发现,就像在黑暗中摸索许久后终於握住的一把钥匙,虽然还不知道能否打开成功的大门,但却给了他继续前行的动力。
想到就做,这一直是林羽雷厉风行的行事风格。他迅速召集了集团內最顶尖的科研人员,这些科研人员如同科学界的精英战士,各自在自己的领域有著卓越的成就。他们从四面八方赶来,匯聚在一起,成立了专门的实验小组。实验地点就选在集团文昌核聚变电站旁边,这里拥有完善的科研基础设施和便捷的能源供应,仿佛是为这场科学探索精心准备的舞台,为实验的开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为了確保实验的顺利进行,甚至將深城的智能工厂整个搬了过来。这座智能工厂宛如一个庞大而高效的科技巨兽,自从3號到12號机器人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