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章 为难(1 / 2)

凤隐归时 雁衡去 1714 字 1天前

裴惊梧在典籍编修处的工作是枯燥的。

每天就是校对、誊抄、整理文档,日复一日,把人的锐气都快磨光了。

然而,裴惊梧这块璞玉,即便蒙尘,也难掩其华。

一份关于前朝漕运的文书,残缺不全,数位编修束手无策。

午休时,裴惊梧只是路过,无意间看了一眼。

“此处的‘月河’,应是‘玥河’,乃前朝肃宗皇帝为爱妃所改,仅用了三年便废弃,故而史料鲜有记载。”

周围人都很惊讶,一位同样出身寒门的年轻庶吉士,名叫赵屿,忍不住上前。

“裴兄怎么知道的?”

裴惊梧淡淡一笑。

“家父曾收藏过一本《肃宗野史》,略有了解罢了。”

轻描淡写的一句,却显露出惊人的学识与记忆力。

自此,有越来越多的人,开始留意这个安静的角落。

尤其是那些没有背景的寒门官员。

他们发现,这位新科探花,没有一点的傲气。

他会和他们一起在午后休息时讨论最新的诗篇。

偶尔谈到朝政,他的话虽然谨慎,却能一下子指出问题关键。

“林都督新政,看似雷厉风行,实则根基不稳,恐难长久。”

“沈传师不过短短两年,就从六品升到了正三品的户部侍郎,其中林都督可是出了不少力。”

“不过,他对林都督的新政,虽没有反对,却也没有支持,林都督看起来对他十分不满!”

短短几句话就让众人恍然大悟。

难怪最近朝堂上有些风声鹤唳,原来是阎王打架,小鬼受罪。

一种无形的信任开始悄悄凝聚。

冯党的人,自然看在眼里,急在心里。

一个叫钱松的老编修终于忍不住出手了,终于忍不住出手了。

这日,他抱着一堆散发着霉味的竹简,重重地摔在裴惊梧的桌上。

“裴探花,年轻有为,这些是刚地库里找出来的《南疆异物志》,急需整理。上面催得紧,三天内必须校对整理完,列出目录。”

周围人都投来同情的目光。

这哪是什么《南疆异物志》,分明是一堆废料。

竹简散乱,字迹模糊,还有虫蛀和鼠咬的痕迹,错误多得数不清。

三天时间?

就是三个月也未必能整理完。

这明显是故意为难,要他当众出丑。

裴惊梧抬起眼,平静地看着钱松。

“分内之事,不敢言难。”

钱松碰了个软钉子,冷哼一声,拂袖而去。

夜深了,裴惊梧私宅的书房里,还亮着一盏孤灯。

裴惊梧坐在灯前,面对着小山一样的竹简。

就在这时,密道被打开了。

温弈墨带在前面,

温弈墨穿着方便行动的夜行衣,长发束成利落的马尾,付玉跟在她后面,手里还提着一个食盒。

付玉将食盒放在桌上,语气里带着一丝嗔怪。

“就知道你又忘了用饭。”

饭菜的香气,瞬间驱散了书卷的霉味。

裴惊梧看着她,露出了温柔的笑容。

“你们怎么来了?”

“来帮你。”温弈墨坐到他对面,拿起一卷竹简。

“我负责辨认虫蛀、补全残缺,你负责校勘、整理提要。”

付玉不懂这些,待裴惊梧吃完饭菜,就将食盒收好,站在一旁替他们研墨递纸。

竹简一卷卷铺开,墨香混着霉味。

“‘赤焰蚁’,产于滇南沼泽,其唾液有剧毒,但风干后可入药,治风湿。”

“‘鬼面蛛’,图文不符,此图应为‘千足蜈’,背有七星,剧毒。”

……

一个知识渊博,一个过目不忘。

在别人看来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在他们手中变得流畅自如。

翰林院的暗战,如水底潜流。而在另一处,风暴来得更直接。

御史台——大启言官汇聚之地,负责纠察百官,可据传闻上奏。

这里的空气比起翰林院的墨香,多了几分肃杀。

顾之川原本也要跟裴惊梧一起进入翰林院的,但在上任前,却忽然被现在的御史大夫张秉文调到了御史台。

原因是现在的监察御史已经不够用了。

御史台一般设有从三品御史大夫一人,正五品御史中丞二人,从六品侍御史四人,从七品殿中侍御史六人,正八品监察御史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