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故事新编 4(3 / 4)

朝花夕拾 鲁迅 3148 字 5天前

《晨报副刊》发表的《听琴》中说:“不爱莎士比亚你就是傻子。”

徐志摩在同月二十六日《晨报副刊》发表的《汉姆雷德与留学生》中说,“去过大英国”

的留学生才能“讲他的莎士比亚”

,别人“不配插嘴”

稍后的“第三种人”

杜衡在一九三四年六月《文艺风景》创刊号发表《莎剧凯撒传里所表现的群众》一文,也借评莎士比亚来诬蔑人民群众“没有理性”

,“没有明确的利害观念”

等。

本篇中这个大员从“愚民”

忽然拉扯到莎士比亚,是作者对陈、杜这类人的讽刺。

(30)湮:鲧用的治水方法。

《尚书·洪范》:“我闻在昔,鲧堙洪水。”

堙(湮),填塞。

“导”

,是禹用的治水方法,《国语·周语》:“伯禹念前之非度,厘改制量……高高下下,疏川导滞。”

导,疏通。

(31)息壤:传说中一种能够自己生长,永不耗减的土壤。

《山海经·海内经》:“洪水滔天,鲧窃帝之息壤以湮洪水,不待帝命;帝令祝融杀鲧于羽郊。”

郭璞注:“息壤者,言土自长息无限,故可以塞洪水也。”

(32)“干父之蛊”

语见《周易·蛊》初六:“干父之蛊,有子,考无咎。”

三国时魏国王弼注:“干父之事,能承先轨,堪其任者也。”

后称儿子能完成父亲所未竟的事业,因而掩盖了父亲的过错为“干蛊”

(33)摩登:英语odern的音译,原意为现代,这里是时髦的意思。

(34)这是古代关于鲧的一种传说。

《左传》昭公七年:“昔尧殛鲧于羽山,其神化为黄熊,以入于羽渊。”

唐代陆德明《释文》:“黄熊,音雄,兽名。

亦作能,如字,一音奴来反,三足鳖也。”

能,一写作熊。

《史记·夏本纪》替代张守节《正义》说:“鲧之羽山,化为黄熊,入于羽渊。

熊,音乃来反,下三点为三足也。

束晰《发蒙记》云:‘鳖三足曰熊’。”

(35)禹化为熊的传说,见清代马骕《绎史》卷十二引《随巢子》:“(禹)治洪水,通辕山,化为熊。”

按《随巢子》,战国时墨翟弟子,著《〈随巢子〉·六篇》,清代马国翰《玉函山房辑佚书》内有辑文一卷。

(36)禹捉无支祁的传说,见唐代李公佐《古岳渎经》:“禹理水,三至桐柏山,惊风走雷,石号木鸣,五伯拥川,天老肃兵,不能兴。

禹怒,召集百灵,搜命夔龙。

桐柏千君长稽首请命。

……乃获淮涡水神,名无支祁,善应对言语,辨江淮之浅深,原隰之远近。

形若猿猴,缩鼻高额,青躯白首,金目雪牙。

颈伸百尺,力逾九象,搏击腾踔疾奔,轻利倏忽,闻视不可久。

……颈大索,鼻穿金铃,徙淮阴之龟山之足下。

俾淮水永安流注海也。”

(据鲁迅辑《唐宋传奇集》卷三)

(37)丹朱太子:尧的儿子。

古书中都说他“不肖”

(品德不像他的父亲),所以尧不把天下传给他而传给舜。

(38)“玄圭”

见《尚书·禹贡》:“禹锡玄圭,告厥成功。”

又《史记·夏本纪》:“帝锡禹玄圭,以告成功于天下。”

圭,古代诸侯大夫在朝会和祭祀时所执的一种长条尖顶的玉器。

玄,黑色。

(39)浙水的涛声:浙水,即钱塘江,涨潮时涛声很大。

(1)

(40)关于禹同舜和皋陶谈话的情形,《史记·夏本纪》有如下的一段记载:“帝舜谓禹曰:‘女(汝)亦昌言。

’禹拜曰:‘於!

予何言?予思曰孳孳!

’皋陶难禹曰:‘何谓孳孳?’禹曰:‘鸿水滔天,浩浩怀山襄陵,下民皆服于水。

予陆行乘车,水行乘舟,泥行乘橇,山行乘,行山木,与益予众庶稻鲜食;以决九川致四海,浚畎浍致之川,与稷予众庶难得之食;食少,调有余补不足,徙居。

众民乃定,万国为治。

’皋陶曰:‘然,此而美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