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维他命w:维他命是vita的音译,现在通称维生素。
但并未发现维他命w。
下文的瘰疬病,中医病名,主要指颈部淋巴结核一类疾病;而因缺碘所致的甲状腺肿大(俗称大脖子)叫“瘿”
,不叫瘰疬。
这里是讽刺当时一些所谓学者的无知妄说。
(18)“伏羲朝小品文学家”
的这段话,是对当时林语堂一派人提倡的所谓“语录体”
小品文的模拟;林语堂主张的所谓“语录体”
,用他自己的话来说,是“文言中不避俚语,白话中多放之乎”
(见《论语》第三十期《答周劭论语录体写法》),基本上还是文言。
这是一种变相的复古主义。
其次,这段话中的“见一少年,口衔雪茄,面有蚩尤氏之雾”
,是影射林语堂丑化进步青年的谰言(林语堂在他的《游杭再记》中有“见有二青年,口里含一枝苏俄香烟,手里夹一本什么斯基的译本”
这样的话)。
蚩尤是传说中我国九黎族的首领,相传他和黄帝作战时,施放大雾,后为黄帝所擒杀;由于民族偏见,旧日史书把他描写成非常凶恶的怪物。
因此,蚩尤的名字也常被过去统治阶级用来形容他们所认为的“凶恶的人”
。
一九二六年,北洋军阀吴佩孚为了“讨赤”
,曾经异想天开地拿蚩尤来比拟“赤化”
,胡说:“草昧初开,部落时代,蚩尤肆虐,彼时无所谓法制,无所谓伦纪,殆与赤化无异”
(见一九二六年七月十一日北京《晨报》)。
他还说,查得蚩尤是“赤化”
的始祖,因“蚩”
和“赤”
同音,“蚩尤”
即“赤化之尤”
云云。
(参看《华盖集续编·马上支日记》及其有关注)
(19)贝壳:上古用贝壳为货币。
(1)
(20)庭燎:庭院中照明的火炬。
《诗经·小雅·庭燎》孔颖达疏:“庭燎者,树之于庭,燎之为明,是烛之大者。”
(21)虎贲勇士,即下文所说的卫兵们。
《尚书·牧誓》:“虎贲三百人。”
孔颖达疏说,称为虎贲,是形容他们“若虎之贲(奔)走逐兽,言其猛也”
。
(22)伏羲八卦体:伏羲,我国古代传说中的帝王。
相传他曾画八卦。
《周易·系辞传》说:“古者包牺氏(伏羲)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
(23)仓颉鬼哭体:仓颉,一作苍颉,相传他是黄帝的史官,最初创造文字的人。
《淮南子·本经训》中记有关于苍颉的一种传说:“昔者苍颉作书而天雨粟,鬼夜哭。”
(24)挂冠归隐:《后汉书·逢萌传》载,王莽时逢萌为了避祸,“即解冠挂东都城门”
而去。
后人因此称辞官为“挂冠”
。
(25)禹过家门不入,见《孟子·滕文公》:“禹八年于外,三过其门而不入。”
又《史记·夏本纪》:“(禹)劳身焦思,居外十三年,过家门不敢入。”
(26)忘八:乌龟的俗称。
古代传说鲧死后化为三足鳖。
参看本篇注(34)。
(27)鹤膝风:中医病名,结核性关节炎的一种。
战国时楚国人尸佼所著的《尸子》中记有禹生“偏枯之疾”
的传说:“(禹)疏河决江,十年未阚其家,手不爪,胫不毛,生偏枯之疾,步不相过。”
(28)女隗:《左传》中狄人之女多姓隗,如叔隗、季隗等。
又《史记·匈奴列传》说:“匈奴,其先祖夏后氏(夏禹)之苗裔也。”
匈奴就是春秋时的狄人。
本篇中女隗这个人名,大概是根据这类记载而虚拟出来的。
(29)莎士比亚(wshakespeare,1564—1616)欧洲文艺复兴时期英国戏剧家、诗人,著有剧本《仲夏夜之梦》、《罗密欧与朱丽叶》、《哈姆雷特》等三十七部。
现代评论派陈西滢、徐志摩等经常标榜只有他们懂得莎士比亚,如陈西滢在一九二五年十月二十一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