场更大的混乱,用一个新的受害者和新的矛盾,来掩盖旧的罪行。
或者,是为了恐吓名单上的某个人,一个不听话、想要站出来说出真相的人?
郑建国用手指缓缓划过那份名单,一个个名字从他指尖流过。
他感觉自己仿佛站在一张巨大蛛网的边缘,能清晰地感受到来自蛛网中心那一下下的震动,却始终看不清那只躲在暗处的蜘蛛,究竟藏身何处。
他知道,自己手里还缺少最关键的一环——证据。
接下来的几天,办公室里异常安静。
郑建国将自己埋在了故纸堆里,他调阅了过去两年所有关于李家村及其周边区域的土地规划、商业纠纷和治安案件的卷宗。
他像一个耐心的猎人,在看似毫无关联的文字和数字中,寻找着那只狡猾狐狸留下的蛛丝马迹。
阳光透过百叶窗,在他面前的桌面上投下一道道斑驳的光影,空气中只有纸张翻动的“沙沙”
声和老式挂钟沉稳的“滴答”
声。
这天下午,就在他将一份旧的征地补偿协议和现在的名单做对比,试图找出签名笔迹的差异时,桌上的红色内线电话突然尖锐地响了起来,打破了整个办公室的宁静。
郑建国皱了皱眉,接起电话:“你好,我是郑建国。”
“建国啊,我是应急办的老刘,”
电话那头传来一个略带焦急的粗犷声音,“你现在马上看看内部通报系统,县安委会刚下了一份关于近期商业区消防安全隐患的紧急通知,要求各片区自查。
你们村那块儿最近不是刚出过事嘛,多留点心。”
“好的,谢谢刘哥,我马上看。”
挂断电话,郑建国心中那根绷紧的弦,被“消防安全”
这几个字又拨动了一下。
他没有立刻去查阅什么通知,而是有一种更直接的预感驱使着他,让他直接打开了县政府的内部数据平台——一个界面陈旧但信息详尽的数据库。
他熟练地输入密码,进入了“安全生产与应急事件”
模块。
他没有按时间顺序浏览,而是直接用关键词进行检索:商业、火灾、原因待查。
敲下回车键的那一刻,他屏住了呼吸。
屏幕上,数据加载的进度条缓慢地爬行着,仿佛在吊着他的胃口。
几秒钟后,查询结果“啪”
地一下弹了出来。
一排排整齐的条目,像一队队沉默的士兵,无声地陈列在他眼前。
果然!
他逐行看下去,瞳孔不自觉地收缩。
【城西综合市场,三号仓库,两周前夜间失火,过火面积约五十平方米。
初步勘察报告:疑为老旧电路短路引。
】
【新开区,便民市,十天前凌晨起火,烧毁部分货架及商品。
现场走访结论:店主违规使用大功率取暖设备所致。
】
【老城区美食街,‘王记’快餐店,三天前歇业后厨房起火,损失轻微。
消防队现场记录:疑似燃气管道老化泄漏。
】
……
郑建国拿起手边的笔,在一张白纸上飞快地记录着。
时间,都集中在最近这短短几周;地点,分散在县城不同的商业区,看似毫无关联;而起火原因,更是五花八门,每一个都像是一个标准答案——电路老化、用火不当、燃气泄漏……全都是那种最常见、最容易定性,也最不容易引起怀疑的理由。
但当这些看似独立的“意外”
被并列在一起时,一种刻意营造的“巧合”
,就像水面上的油污一样,清晰地浮现出来。
太巧了。
巧合得就像有人在背后精心编排剧本。
每一场火,都烧得不大不小,刚好能造成足够的经济损失和恐慌,却又不至于引起市里乃至省里的高度关注。
每一个“原因”
,都经得起最基本的推敲,让负责调查的基层消防员和民警能够迅结案,无需投入更多精力去深挖。
他放下手里的材料,身体向后靠倒在吱嘎作响的藤椅里,双手交叉,撑住了自己的额头。
他觉得这件事,已经远远出了“不简单”
的范畴,它正在朝着一个危险、甚至可以说是恐怖的方向滑落。
之前张老板的饭店着火,他只是将其视作一个孤立的、恶性的报复事件。
他怀疑是有人在背后故意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