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的梅雨总带着股挥之不去的潮气,把临安城外的茅草屋都泡得了霉。
十二岁的赵昺攥着半块霉的麦饼,躲在灶台后面,听着外面蒙古兵的马蹄声由远及近,吓得连呼吸都不敢大声。
他娘王氏用破布捂住他的嘴,眼里的泪像屋檐下的雨水,一滴接一滴砸在他手背上。
“别出声,阿昺,”
王氏的声音颤,“等蒙古兵走了,咱们就去找张将军,他会保护咱们的。”
赵昺不知道“张将军”
是谁,只记得三个月前,临安城破那天,他爹赵?(宋恭帝)被蒙古兵押走时,曾指着混乱的人群喊“去找张世杰,保大宋血脉”
。
后来他跟着娘一路逃到这里,靠给人洗衣缝补换口吃的,可蒙古兵的搜捕越来越紧,连这种偏僻的小村落都没能幸免。
“哐当”
一声,茅草屋的门被踹开,两个蒙古兵举着弯刀闯进来,翻箱倒柜地找值钱东西。
其中一个看到王氏,眼睛一亮,伸手就要抓她的胳膊。
王氏抱着赵昺往后躲,却被蒙古兵一脚踹倒在地。
赵昺看着娘被欺负,不知哪来的勇气,抓起灶台上的柴刀就朝蒙古兵砍去。
蒙古兵没防备,胳膊被划了道小口子,顿时怒了,举起弯刀就要朝赵昺劈下来。
“住手!”
一声大喝从门外传来。
蒙古兵回头一看,只见一个穿着破烂铠甲的汉子领着十几个手持长枪的士兵冲进来,为的汉子脸上带着一道刀疤,眼神像要吃人。
他手里的长枪一挑,就把蒙古兵的弯刀打飞,紧接着一脚将其踹出屋外。
另一个蒙古兵见状,吓得魂飞魄散,连滚带爬地跑了。
汉子走到王氏面前,弯腰行了个礼:“末将张世杰,参见皇太妃。
末将找殿下和太妃找得好苦!”
王氏愣了愣,随即反应过来,抱着赵昺跪在地上哭道:“张将军,你可算来了!
求你救救阿昺,救救大宋啊!”
张世杰连忙扶起她们,眼圈泛红:“太妃放心,末将就是拼了这条命,也绝不会让殿下受半点伤害。
现在陆秀夫大人和文天祥大人正在福州召集旧部,咱们这就去福州,拥立殿下定都,重建大宋!”
赵昺这才知道,自己竟是大宋的皇子。
他看着张世杰坚定的眼神,攥紧了小拳头:“张将军,我要学打仗,我要把蒙古兵赶出去,救回我爹!”
张世杰摸了摸他的头,笑着说:“好殿下!
等咱们到了福州,末将就教你骑马射箭,咱们一起为大宋报仇!”
一行人乔装成难民,昼伏夜出,花了半个月才赶到福州。
此时的福州早已聚集了大批大宋旧臣和义士,陆秀夫穿着一身洗得白的官服,正忙着清点粮草;文天祥则在演武场上训练士兵,他虽然是文官出身,却拿起了长枪,动作虽不熟练,眼神却格外坚定。
看到张世杰带着赵昺和王氏到来,陆秀夫和文天祥连忙迎上来。
陆秀夫跪倒在地,声音哽咽:“臣陆秀夫,参见殿下!
苍天有眼,大宋血脉得以延续!”
文天祥也跟着跪倒:“臣文天祥,参见殿下!
臣等愿辅佐殿下,兴复大宋,还我河山!”
几天后,福州举行了隆重的登基大典,十二岁的赵昺正式即位,史称宋怀宗,改元祥兴。
王氏被尊为皇太后,垂帘听政;张世杰任枢密副使,掌管军事;陆秀夫任左丞相,处理朝政;文天祥任右丞相,负责联络各地义士,筹集粮草。
登基大典那天,福州城的百姓们都涌上街头,手里拿着小旗,高呼“大宋万岁”
。
赵昺站在城楼上,看着底下密密麻麻的百姓,心里既激动又沉重。
他知道,自己肩上扛着的,是大宋最后的希望。
可蒙古人很快就得知了消息。
元世祖忽必烈下令,让大将张弘范率领二十万大军,进攻福州,务必斩草除根,灭了大宋的残余势力。
消息传到福州,朝堂上顿时慌作一团。
有大臣提议,蒙古兵势大,不如放弃福州,逃往海上,凭借水军优势与蒙古人周旋;也有大臣认为,福州是大宋的临时都城,要是轻易放弃,会动摇民心,应该死守福州。
张世杰站出来,沉声道:“各位大人,福州城防薄弱,兵力不足,根本无法抵挡蒙古大军的进攻。
依末将之见,咱们应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