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像走在独木桥上,一头是近在咫尺的生存压力,一头是远眺可见的颠覆风险,每一步都得小心翼翼。
他重新坐回椅子上,翻到方案的后半部分。
赵宏用工整的字迹详细列举了需要采购的新式工装夹具、自动化控制元件,还有对现有设备进行大规模电气改造的清单。
那一长串的数字,看得徐大志眼皮直跳。
这可都是真金白银啊。
他的目光又落在“修正作业标准书”
、“工序内容分割”
、“预加工流水化”
这些字眼上。
这些软性的管理优化,不需要投入大量新设备,主要是靠调整流程、培训工人来提升效率。
这部分……或许可以先做起来?
既能一定程度上降低成本,又能锻炼队伍,提升工人的适应能力和技能水平,为将来可能的生产模式转变打个基础。
而且这部分投入小,见效快,就算将来转向新技术,这些管理经验和一支高素质的工人队伍,也是宝贵的财富。
对,或许可以分步走。
先把这些不涉及重大硬件投入的流程优化、管理提升做了。
至于那些需要大手笔投入的设备更新和车间布局大动……得再拖一拖,看看风向。
徐大志心里渐渐有了个模糊的打算。
他不能全盘否定赵宏的努力,那会打击他的积极性;也不能一股脑儿全盘接受,那会把企业置于巨大的风险之中。
他拿起桌上的钢笔,拧开笔帽,想在方案书的扉页上写点批示。
笔尖悬在半空,良久,却只落下几个字:“方案详阅,思路甚好。
部分优化措施可先行研讨,拟细案。
重大设备改动,暂缓议。”
写得干巴巴的,他自己看着都别扭。
但这已经是他能想到的最稳妥的回应了。
既肯定了赵宏的价值,又给后续的行动划出了界限。
他知道,明天回到厂里,面对兴冲冲的赵宏,他还得费一番口舌,来解释这个“部分优化先行”
、“重大改动暂缓”
的决定。
当然,真正的理由,那个关于未来电视机的梦,他只能继续烂在肚子里。
窗外,天色渐渐暗了下来,鞭炮声也稀疏了。
徐大志把方案书塞进那个随身带的旧公文包里,拉上拉链。
年还没过完,但生意场上的硝烟,已经隐隐可闻了。
他这场左右为难的戏,才刚刚拉开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