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山一个小山谷里找到了阿蜜。只见那里蜂箱整齐,花开正盛,比之前在甜水村的蜂场还要兴旺。
阿蜜见到乡亲,又惊又喜。周老爷子说明来意,诚恳地说:“阿蜜啊,以前是我们不懂珍惜,如今全村人都盼着你回去。赵地主那边你放心,我们替你做主。”
阿蜜本是念旧的人,见乡亲们亲自来请,心里早已软了,便答应回去。
消息传到赵家庄,赵地主正为果园的事焦头烂额,听说村民要去请阿蜜,起初还拉不下面子。管家劝道:“老爷,再这样下去,咱们果园就全毁了。不如顺水推舟,请阿蜜回来,到时候再从长计议。”
赵地主长叹一声,只得点头。
阿蜜回到甜水村那天,全村人都出来迎接。赵地主也硬着头皮来了,当着众人的面,向阿蜜赔礼道歉,还答应赔偿之前所有的损失。
阿蜜摆摆手道:“赵老爷,过去的事就让它过去吧。只是养蜂之道,在于共享而非独占。蜜蜂采百花而成蜜,本就取之于自然,还之于众人。若想独占,反而一无所得。”
赵地主满面羞愧,连连称是。
阿蜜回到原来的蜂场,重新安置蜂箱。说也奇怪,那些散去的蜜蜂仿佛知道主人回来了,纷纷飞回。更神奇的是,赵地主果园里的果树,仿佛一夜之间焕发生机,叶子由黄转绿,残留的果子也渐渐饱满起来。
阿蜜不负众望,不但重操旧业,还开办养蜂学堂,手把手教村民养蜂。他说:“独木不成林,一人难成事。大家都养蜂,蜜蜂采的花更多,蜜的质量反而更好。”
赵地主也放下身段,虚心向阿蜜请教。阿蜜不计前嫌,耐心指导。慢慢地,赵地主明白了许多道理:原来阿蜜的蜜之所以有特殊花香,是因为他熟知各种花性,让蜜蜂按季节、按时辰采集特定花源;更关键的是,他待蜜蜂如友,从不强取蜜糖,总是留给蜜蜂足够过冬的储备。
一年后,甜水村和赵家庄成了远近闻名的养蜂胜地。这里的蜜不仅香甜可口,更有提神醒脑的功效,商贩争相采购,村民日子越过越红火。
又是一年春天,百花盛开,蜜蜂嗡嗡。赵地主在自家果园设宴,请来阿蜜和全村老人。他亲自为阿蜜斟上一杯蜜水,感慨道:“阿蜜兄弟,多谢你不计前嫌,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甜味独尝反成苦,与人分享才是真甜。”
阿蜜笑道:“赵老爷言重了。您看这蜜蜂,终日忙碌,采百花而酿蜜,自己吃得少,却让众人尝到甜头。我们做人做事,何不学学这蜜蜂?”
此后,甜水村一带成了有名的蜜乡,阿蜜的养蜂法也代代相传。人们都说,那里的蜜特别甜,不仅甜在嘴里,更甜在心头。
而那句“独尝不甜,众享方蜜”的俗语,也就此流传开来,成为老人们教育后辈的常用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