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许愿“盼刘大嫂生意好起来”,结果第二天,邻村办喜事的人家莫名其妙就走错了路,路过刘大嫂的豆腐摊,把她所有的豆腐都包圆了。
更神奇的是,村南有对夫妻多年无子,许愿“盼有个孩子”。不久后,他们就在路边捡到了一个被遗弃的女婴,夫妻俩视如己出,给孩子取名“篮恩”,意思是托藤篮的恩情得来的孩子。
村里的张屠夫脾气暴躁,常与邻里争执。他媳妇悄悄许愿“愿当家的脾气变好”。说来也怪,第二天张屠夫上山砍柴时,不小心滑倒摔了一跤晕了过去,醒来后像是变了个人,待人接客和气多了。
就这样,一桩桩一件件的奇事在小村里不断发生。藤篮被大家亲切地称为“心愿篮”,村里人也形成了一个默契:许愿不为自己,只为他人;许下的愿一旦实现,就要尽力帮助别人实现愿望。
村子变得越来越和睦,互帮互助蔚然成风。外村人都说这个村子风水好,其实只有村民们知道,不是风水好,是人心好。
然而好景不长,藤篮的神奇终究传到了不该传的人耳朵里。
一日,县令庞大的轿子来到了这个小山村。庞县令挺着肥硕的肚子,一下轿就直奔秋娘家,开门见山地说:“本官听说你有个能实现愿望的藤篮,可是真的?”
秋娘见来者不善,谨慎地回答:“大人说笑了,不过是个普通篮子,哪有什么神通。”
庞县令冷笑一声:“休要瞒我!你们村近来好事连连,当我不知道吗?实话告诉你,当今知府大人即将高升,朝廷正在物色接任人选。本官若能得到这职位...你明白该怎么做吧?”
说罢,他竟直接扔给秋娘一张写有“庞某升任知府”的纸条,命令道:“今晚就把这纸条放进篮子,事成之后,少不了你的好处!”
秋娘又气又怕,推脱道:“大人,这篮子真的没什么特别,怕是会误了您的大事。”
庞县令根本不听,威胁道:“若是不灵,就是你们村妖言惑众,按律当罚!你们自己掂量着办!”说完,拂袖而去。
当晚,秋娘对着那张纸条发愁。村民们得知后,纷纷来到秋娘家商议。
“这可如何是好?要是篮子不灵,县令肯定不会善罢甘休;要是灵了,让这种贪官当了知府,不知要祸害多少百姓!”王婆急得直跺脚。
李老汉抽着旱烟,缓缓道:“我活了这么大岁数,早就看出这篮子的门道了。它之所以灵验,是因为咱们许的都是善愿,发自真心。若是为了私利,尤其是庞县令这种贪念,怕是...”
就在这时,一阵风吹开了秋娘的窗户,正好吹动了墙上的藤篮。奇迹发生了——篮子里突然飘出了庞县令的那张纸条,在空中自燃起来,化作一缕青烟消失了!
众人目瞪口呆。秋娘若有所悟:“我明白了,这篮子有自己的脾性,它不答应恶愿啊!”
第二天,庞县令兴冲冲地赶来,一进门就问:“怎么样?本官的愿望可实现了吗?”
秋娘不慌不忙地回答:“大人,您的纸条不见了。”
“不见了?什么意思?”庞县令脸色一沉。
秋娘平静地说:“心愿篮只实现善愿,不助恶念。大人的纸条想必是被篮子‘拒之门外’了。”
庞县令勃然大怒:“胡说八道!定是你们捣鬼!来人啊,把这妖篮给我砸了!”
衙役们一拥而上,就要抢篮子。突然,那只普通的藤篮竟自发地散发出柔和的金光,碰触到篮子的衙役纷纷被弹开,摔倒在地。
庞县令吓傻了,战战兢兢地指着篮子:“妖、妖怪啊!”
这时,更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又一顶官轿停在了秋娘家门口,走下来的竟是比庞县令官位更高的巡察使!
巡察使严肃地说:“本官接到举报,庞县令贪赃枉法、欺压百姓,特来查证。看来不虚此行啊!”随即下令将面如土色的庞县令革职查办。
待众人散去后,巡察使才悄悄对秋娘说:“不瞒您说,本官昨夜做了个奇梦,梦见一只发光的藤篮指引我来此,说这里有冤情要申。如今看来,这梦果然灵验。”
经过这场风波,心愿篮的名声更响了,但秋娘和村民们却有了更深的领悟:篮子的神奇,终究离不开人心的善良。
多年后,秋娘安详离世。临终前,她把心愿篮传给了捡来的女孩篮恩,嘱咐道:“这篮子有无神通不重要,重要的是记住:善心自有天知,助人即是助己。”
篮恩谨记教诲,和村民们一起,继续将这份善意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