浑身冻得紫。
但看到村民们大多安然无恙,她心里暖暖的。
天亮后,洪水渐渐退去,村子一片狼藉。
幸好人员伤亡很少,这多亏了阿草和她的草筏。
村民们纷纷围住阿草,感激涕零。
“阿草,要不是你的草筏,我这一家子就完了!”
老王头拉着她的手老泪纵横。
张寡妇搂着两个孩子哭道:“阿草姐姐是我们的救命恩人!”
这时,一个外地商人模样的人骑马经过,看到灾情,下马打听情况。
得知阿草用草筏救人的事,他眼睛一亮,找到阿草。
“姑娘,我是省城‘万货商行’的掌柜。
你这草编手艺了得,居然能编出这么结实的草筏。
我想买你的手艺,你开个价,我出二百两银子!”
商人伸出两个手指。
围观的村民都倒吸一口凉气。
二百两银子!
普通庄户人家一辈子也见不到这么多钱。
有了这笔钱,阿草完全可以搬到城里,过上舒舒服服的日子。
大家都以为阿草会答应,谁知她摇摇头:“掌柜的好意心领了,但这手艺不卖。”
商人以为她嫌钱少,咬咬牙:“那就三百两!
这可是天价了!”
阿草依然摇头:“不是钱多钱少的问题。
这手艺是爷爷传给我的,他说过,手艺不只是糊口的本事,关键时刻能救人性命。
今天看来,爷爷说得对。
这手艺要是卖给你,你必定会垄断牟利,将来若再洪水,穷苦人家哪买得起你的草筏?”
商人脸一红,确实被说中了心思,讪讪地走了。
洪水过后,重建家园成了头等大事。
阿草看着破败的村庄,心里有了主意。
她把村里的大姑娘小媳妇都召集起来。
“姐妹们,这次洪水虽然过去了,但保不准以后还会再来。
咱们小李庄地处低洼,要想长治久安,就得修条坚固的堤坝。
可修堤坝需要大量银钱,官府是指望不上了,咱们得自己想办法。”
女人们七嘴八舌地说:“咱们庄稼人,哪来的钱修堤坝啊?”
阿草微微一笑:“我打算把草编手艺免费教给大家,咱们一起编草编,卖出去攒钱修堤坝!”
这话一出,众人都愣住了。
手艺人在当时可是靠独家手艺吃饭的,哪有轻易传给别人的道理?
“阿草,这可是你安身立命的本钱啊!”
张寡妇提醒道。
“爷爷说过,手艺要扬光大才是活手艺。”
阿草坚定地说,“独木难支,众木成林。
只有大家都过好了,咱们小李庄才能真正不怕洪水。”
就这样,阿草开始免费教村里妇女编草编。
她不但教传统花样,还带着大家一起创新,编出了草帽、草鞋、草包、草玩具等各式各样的用品。
阿草负责统一贩卖,她公平地给每个人结算工钱。
因为小李庄的草编结实耐用、样式新颖,渐渐在周边县城打开了市场,甚至省城的客商都来订货。
一年下来,妇女们不仅帮家里增加了收入,还真攒下了一笔修堤坝的款项。
村民们被她们的精神感动,男人们也纷纷出力,有钱出钱,有力出力。
又到春天,小李庄的堤坝工程开工了。
阿草带着妇女们不仅继续编草编赚钱,还每天给修堤的男人们送饭送水。
县令听说小李庄村民自筹银两修堤坝,十分惊讶,亲自前来视察。
见到阿草和村民们热火朝天的工作场面,深受感动,当即拨付了一笔官银资助,还调派了几名水利工匠指导。
三个月后,一条坚固的堤坝屹立在小李庄的黄河边上。
竣工那天,全村人聚在堤坝上庆祝。
老王头感慨地说:“有了这条堤坝,咱们再也不用怕洪水了!”
这时,那位省城商人又来了。
他这次态度恭敬,对阿草说:“姑娘,我走南闯北,见过不少手艺人,但像你这样大公无私的,还是头一回见。
你们的草编在省城很有名气,我想和你们合作,在省城开一家草编铺子,利润分成,你看如何?”
村民们纷纷看向阿草。
这次,阿草笑了:“这个提议不错,但有个条件——价格必须公道,不能让穷人家买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