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4章 宝葫芦(1 / 2)

古时候,南山脚下有个小村庄,村里住着个姓胡的郎中,大家都叫他胡伯。

胡伯医术高明,更奇的是他有个棕褐色的葫芦,这葫芦看着不大,里头装的药汁却总也用不完。

村里张家的娃儿热三天不退,胡伯从葫芦里倒出小半碗淡绿色药汁,喂下去不到两个时辰,孩子就能坐起来喝粥了。

李家媳妇咳嗽月余不见好,胡伯取几滴葫芦里的药汁兑水喝下,当晚就不咳了。

更神奇的是,有些郎中摇头说没法治的疑难杂症,胡伯这葫芦里的药汁也总能见效。

胡伯行医有个规矩——穷苦人家分文不取。

有人问他这葫芦是什么来历,胡伯总是笑呵呵地说:“这是祖上传下来的宝贝,药汁取之不尽,既然用不完,自然该帮衬需要帮助的人。”

这话一传十,十传百,竟传到了县城里一个姓王的宦官耳中。

这王宦官本是宫里退休的老太监,在地方上买田置地,仗着有些关系,平日里横行霸道。

近日他正为自家侄子得的一种怪病愁——那孩子浑身起红疹,奇痒难忍,请遍名医都束手无策。

“若真有什么宝葫芦,合该归我才是。”

王宦官小眼睛一转,立刻吩咐备轿,带着十多个家丁直奔南山村。

这日胡伯正在给几个村民看病,忽见村头尘土飞扬,一队人马气势汹汹而来。

王宦官被人搀下轿子,尖着嗓子道:“胡郎中,听说你有个宝葫芦,拿出来让咱家瞧瞧。”

胡伯拱手道:“不过是寻常药葫芦,没什么稀奇的。”

“休要瞒我!”

王宦官冷笑一声,“你这葫芦能治疑难杂症,药汁取之不尽,岂是凡物?咱家侄儿病了,你连葫芦带药一并给了我,自有你的好处。”

胡伯摇头:“这葫芦是祖上所传,专为救济百姓,不便相让。”

王宦官顿时拉下脸来:“敬酒不吃吃罚酒!

来人啊,给我拿下这老儿,取了葫芦!”

家丁们一拥而上。

村民们想阻拦,却被推搡到一边。

胡伯见状,知道今日难以善了,他后退几步,解下腰间葫芦,高举过头,口中念念有词。

说时迟那时快,那葫芦突然脱手而出,飞向半空,迎风就长,眨眼间变得比磨盘还大,壶口朝下,射出一道金光,将王宦官罩在其中。

“这、这是怎么回事?”

王宦官只觉得浑身动弹不得,四周好似有无形墙壁,任他如何冲撞都出不去。

胡伯正色道:“此葫芦确有灵性,专治各种病症,也包括你这等心术不正之病。

你若不改过自新,今生休想出来。”

王宦官起初还嘴硬,可在金光中关了两个时辰后,已是汗流浃背,头晕眼花。

时值盛夏,烈日当空,他被困在金光中,虽不晒却闷热难当,终于服软:“胡郎中,我知道错了,放我出去吧,我再也不敢了!”

胡伯问:“你可真心悔改?”

“真心真心!”

王宦官连连磕头,“我誓日后定当行善积德,再也不欺压百姓了。”

胡伯点点头,念动咒语,葫芦缓缓变小飞回手中,金光也随之消散。

王宦官瘫软在地,被家丁搀扶着灰溜溜走了。

说来也怪,经此一事,他回去后竟真的大改前性,不仅不再作恶,还时常捐资修路建桥,成了当地有名的善人。

光阴似箭,胡伯年岁渐长,思量着该找个传人。

村里有个叫石娃的少年,父母早亡,吃百家饭长大,虽然不识几个字,却心地纯善,经常帮胡伯采药晒药,从无怨言。

一日,胡伯把石娃叫到跟前:“娃儿,我年事已高,想收你为徒,将医术和这葫芦传给你,你可愿意?”

石娃又惊又喜,连忙磕头拜师。

自此,他白日跟着胡伯学习医理,晚上识字读书,进步神。

三年后的一个秋天,胡伯病倒了。

他把石娃叫到床前,说出了葫芦的秘密。

“这葫芦并非凡物,而是一位仙人所赠。”

胡伯缓缓道来,“五十年前,我还是个年轻郎中,上山采药时救了一位跌落山崖的老者。

那老者实则是山中修仙之人,为谢救命之恩,赠我此葫芦。

这葫芦本身不产药汁,它的妙处在于能将普通清水化为对症良药。”

石娃惊讶:“竟是如此?”

胡伯点头:“关键在于放入葫芦的是什么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