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不肯走。
忽然庙后游出几条大蛇,将顽童们团团围住,吓得他们哭爹喊娘。
阿秀轻轻挥手,那些蛇便退去了。
“蛇婆”
的名号就此传开。
从此,蛇婆世代相传,都是女子担任。
她们能与蛇沟通,懂得驱蛇之法,更掌握着许多医治蛇伤的秘方。
附近村落有人被蛇咬了,都会来求蛇婆救治,往往药到病除。
蛇婆上任后的第一个蛇王诞,村里又出了一件奇事。
那天正是蛇王迁村十周年纪念,村民们在庙前摆上贡品,焚香祭拜。
忽然,四面八方传来沙沙声响,无数条蛇从草丛中、石缝里游出,汇聚到庙前空地上。
村民们吓得魂飞魄散,却见阿秀从容走出庙门,对着蛇群咝咝低语。
那些蛇竟如听话的孩童,排成队列,缓缓从庙前游过。
有那胆大的细看,现这些蛇种类各异,却都规规矩矩,不争不抢,更不攻击围观的人群。
阿秀解释道:“这是蛇王旧部,每年此日都会来朝拜。
它们不会伤人,大家不必害怕。”
从此,“百蛇过街”
成了蛇王庙一年一度的盛事。
每年蛇王诞这天,附近十里八乡的百姓都会赶来观看。
蛇婆手持蛇杖在前引路,身后跟着成千上万条蛇,浩浩荡荡,蔚为壮观。
更奇的是,这些蛇穿街过巷,从不伤人畜,连农户散养的鸡鸭都安然无恙。
乾隆四十五年,新上任的衢州知府刘大人听闻此事,认为是妖言惑众,决定亲自前来查个究竟。
这刘大人是个读圣贤书的,向来不信这些怪力乱神。
他带着衙役来到村里,正值蛇王诞前夕。
“什么百蛇过街,定是尔等愚民装神弄鬼!”
刘大人指着当时的蛇婆——已是中年妇人的林氏说道,“明日若真有蛇来便罢,若是没有,本官定要拆了这妖庙,治你一个蛊惑人心之罪!”
林婆不慌不忙:“大人明鉴,百蛇过街乃蛇王遗泽,非人力所能为。
不过明日群蛇汇聚时,还请大人与众差爷退到线外,以免惊扰了蛇群。”
刘大人冷笑一声,不以为然。
次日午后,果然又见蛇群从四面八方游来。
这次规模尤甚往年,连罕见的金环蛇、银环蛇都现身了。
它们井然有序地游过街道,在庙前盘桓片刻,又悄然退去。
刘大人看得目瞪口呆,却仍嘴硬:“定是这妖婆施了什么妖法!”
他偏要试探,悄悄命衙役将一只准备好的公鸡放入蛇群。
谁知那公鸡在蛇群中踱步,竟无一条蛇攻击它。
反倒是那公鸡受了惊吓,扑腾着翅膀飞到了刘大人头上,抓得他官帽歪斜,好不狼狈。
围观村民忍俊不禁,刘大人恼羞成怒,竟拔出佩剑要向领头的蟒蛇砍去。
“大人不可!”
林婆急忙阻拦,却已来不及。
剑光闪过,那蟒蛇身上顿时现出一道血痕。
蛇群立刻骚动起来,原本温顺的蛇们纷纷昂起头,咝咝作响,将刘大人和衙役们团团围住。
刘大人吓得面如土色,手中佩剑“咣当”
落地。
千钧一之际,林婆快步上前,对着蛇群咝咝低语,又取出药粉洒在受伤的蟒蛇身上。
说也奇怪,躁动的蛇群渐渐平静下来,在那条受伤蟒蛇的带领下,缓缓退入山林。
刘大人惊魂未定,对林婆躬身一礼:“本官今日方知天地之大,无奇不有。
蛇婆神通,佩服佩服!”
回府后,刘大人不但没有追究,反而拨下银两重修蛇王庙,并亲题“护佑一方”
匾额。
从此,蛇王庙的名声更响了。
时光荏苒,转眼到了光绪年间。
此时的蛇婆姓周,已是第七代传人。
周婆婆年事已高,却迟迟找不到合适的传人——这蛇婆不是谁都能当的,必须天生能与蛇沟通,且心地纯善。
村里几个想学本事的后生,不是被蛇吓跑,就是心术不正被周婆婆婉拒。
这年冬天,周婆婆一病不起。
她知道大限将至,便将村里长老请到床前,道出了一个世代相传的秘密。
“其实,当年的蛇王并未完全死去。”
周婆婆气息微弱地说,“它的灵识附在庙中的头骨上,我们蛇婆世代守护的,不仅是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