座庙,更是蛇王的魂魄。”
她继续说道:“蛇王当年率众迁离,是与人立下的契约——它保此地不受蛇患,人则保它魂魄安宁。
我们蛇婆能与蛇沟通,也是得了蛇王一丝灵识的传承。”
“那百蛇过街,不仅是朝拜,更是新契约的仪式。
若是有一年仪式中断,或者蛇王庙被毁,当年的蛇患必将重演,甚至变本加厉。”
长老们听得面面相觑,这才明白蛇王庙的重要性。
“我走之后,你们可去后山竹林,找一个叫小翠的女孩。”
周婆婆最后说,“她天生能与蛇说话,是下一任蛇婆的不二人选。”
当夜,周婆婆安然离世。
村民按她指引,果然在竹林中找到那个与小蛇嬉戏的孤女小翠。
小翠接任蛇婆后,人们惊讶地现,她的言行举止竟与周婆婆有几分相似。
有老人私下说,这是蛇王的灵识在选择每一任蛇婆时,都会将前人的智慧传承下去。
蛇王庙的故事一代代流传下来,直到民国年间,依然香火不绝。
这座不起眼的小庙,既非佛寺,也非道观,却成了当地人心中的圣地。
每逢疑难杂症,或是家中不顺,总会有人来庙里上香祷告。
说来也怪,凡是诚心祈求的,往往都能如愿。
更神奇的是,西江一带从此再未闹过蛇患。
偶尔有行路人在山间遇见大蛇,那些蛇也都是静静游开,从不主动伤人。
当地人都说,这是蛇王在履行千年前的诺言。
每年蛇王诞的“百蛇过街”
,成了此地独有的奇观。
后来战乱频仍,时局动荡,可这仪式却从未中断。
最险的一次是抗战时期,一队日军听闻此事,前来查看。
当时的蛇婆不卑不亢,照样举行仪式。
日军指挥官见蛇群如此听令,大惊失色,认为是神灵庇佑,竟不敢造次,匆匆离去。
如今的蛇王庙依然矗立在西江边,青砖黑瓦,朴实无华。
庙中的蛇骨静静陈列,头骨上那两个黑洞洞的眼窝,仿佛还在注视着这片它曾经守护的土地。
庙门的对联历经风雨,字迹依稀可辨:
“莫问是妖是仙,但看护佑一方;
休言异类非类,须知灵性相通。”
每当夕阳西下,最后一缕阳光穿过庙门,正好照在那巨大的蛇头骨上,反射出温润的光泽,宛如昨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