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7章 :反复发生金钱关系,是增进信(3 / 4)

; “慢。”皇帝又道,“不要打草惊蛇。让他们继续写,继续串联。朕要看看,到底有多少人觉得自己可以挑战皇权。”

    阳宁辰忍不住劝道:“陛下,此举固然高明,但若任其发展,恐酿成大规模请愿,甚至引发民变。”

    皇帝淡然一笑:“民变?哪一次真正的民变,不是由士绅挑头,百姓被裹挟?朕知道你在担心什么。可你要明白,这场斗争,不是朕和孔家的斗争,而是朕与整个腐朽士林的对决。他们以为只要抱团就能逼宫?哼,朕偏要让他们知道??谁才是这个国家的主宰!”

    他缓步走到窗前,望着远处巍峨的午门,悠悠道:“当年太祖皇帝一把火烧了丞相府,有人说他残暴;永乐帝诛方孝孺十族,有人说他灭绝人性。可结果呢?大明照样延续了两百年!只要方向对,手段狠一点又如何?”

    温体仁低头默然。

    他知道,皇帝已经下定决心,不惜一切代价重塑秩序。

    三日后,第一波反击开始。

    《京报》突然增刊特辑,标题赫然是:《孔府罪案实录??血泪控诉三十则》!

    其中收录了来自山东、河南、江苏等地受害百姓的证词:有农户因拒绝将女儿嫁给孔府管家而全家被逐出家园;有书生因批评孔氏子弟舞弊科场,遭匿名举报后以“诽谤圣裔”罪流放岭南;更有女子被强征为“庙婢”,终生不得婚嫁……

    每一条都配有地方官府原始卷宗摘录,证据确凿,图文并茂。

    舆论顿时哗然。

    原本准备上书护孔的士人们开始犹豫。一些年轻学子读完报道后痛哭失声:“原来我们尊崇的‘圣门’,竟是这般模样?”

    就连远在杭州的张溥也不禁叹息:“此事若属实,则孔家确有过恶……然陛下手段太过激烈,恐伤士心。”

    钱谦益却怒不可遏:“这是构陷!全是阉党捏造的谎言!什么‘百姓控诉’,不过是收买几个刁民胡言乱语罢了!孔家纵有小过,岂能因此否定千年道统?”

    他提笔疾书一封《救亡疏》,洋洋洒洒万余言,痛陈“皇权凌驾道统”的危险,呼吁天下读书人团结一致,“护我斯文不坠”。

    然而,这份奏疏尚未寄出,锦衣卫便破门而入。

    “奉旨查抄逆书!”带队千户当众宣读搜查令,“据报,尔私藏大量违禁文字,勾结外省士人,图谋不轨!”

    钱府上下十余人被捕,藏书楼被封,连书房地板都被撬开检查是否藏有密信。

    同一时间,南京、苏州、扬州等地相继发生类似事件。凡是公开支持孔家或批评新政的文人,家中均遭搜查,多人被短暂拘押。

    风声鹤唳,人心惶惶。

    但诡异的是,朝廷并未大规模株连,也没有处决一人。所有人都是“调查清楚后释放”,且归还大部分财物。

    这种“打而不杀”的策略,反而更具威慑力。

    士林内部开始分裂。

    一部分老派儒臣坚持“道统高于君权”,认为皇帝此举形同篡改祖制;另一部分务实派则悄然转变态度,认为整顿豪强本就是英主作为,只要不触及根本伦理,尚可接受。

    尤其当朝廷宣布:将孔府没收田产中的一半用于设立“惠民屯田”,分配给贫苦农民耕种,并免除三年赋税后,民间支持率急剧上升。

    街头巷尾,百姓议论纷纷:

    “皇上这是真替咱们穷人做主啊!”

    “听说连曲阜那边都有人分到了地,一家五口得了二十亩,还能自己盖房!”

    “要是每个官老爷都像皇上这么狠治贪官,大明何愁不兴?”

    而在深宫之中,皇帝并未因局势好转而松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