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章 :一场连绵不绝的噩梦(1 / 6)

    皇帝病了。

    这个消息像一滴极淡的墨,悄无声息地滴入京城这潭深不见底的浑水里,然后以一种看似缓慢实则不容抗拒的速度晕染开来。

    消息是由王承恩在取消早朝时,对着一众等候在午门外的文武百官宣布的,声音尖细,带着宫里人特有的那种礼貌而疏离的腔调。

    官方的说辞一如既往地严谨,且充满了人情味儿。

    “圣上昨日与英国公议事过久,偶感风寒,龙体微恙,需静养数日。诸位大人,请回吧。”

    说完了,王承恩一躬身便退回了那厚重朱红的宫门之后,门缓缓合上,将宫里宫外隔绝成了两个世界。

    门外的世界,所有的嘈杂与窃窃私语都在那扇宫门合拢的刹那,被一只无形的大手死死扼住,瞬间万籁俱寂。

    紧接着,那只手仿佛又松开了,任由那一片心照不宣的松气声在人群中此起彼伏。

    皇帝登基以来的这几个月,对于京城的官员们而言,不啻于一场连绵不绝的噩梦!

    屠灭晋商粮商,凌迟周延儒,午门喋血……这一桩桩一件件,都像是一把把淬了毒的刀子精准而冷酷地捅进了这个庞大帝国,最腐朽也最敏感的神经里。

    所有的官员都像是一群被拴上了绞索的囚徒,战战兢兢如履薄冰。

    他们生怕自己做错了哪件事,就被那位坐在龙椅上眼神比寒冬更冷的年轻皇帝盯上。

    现在,皇帝病了。

    这个消息对于某些官员来说,就像是天籁之音。

    它意味着那根一直紧绷到极致的弦,终于可以稍稍地放松一下了。

    朝臣们三三两两地聚在一起,脸上挂着恰到好处的忧虑,口中说着千篇一律的祝祷之词。

    “望陛下龙体早安啊。”

    “是啊,圣上为国操劳,宵衣旰食,还需多多保重才是。”

    “我等臣子,唯有祈盼陛下早日康复,重掌朝纲。”

    然而,那微微上扬的嘴角,那如释重负的眼神,却清晰地透露出他们内心真正的想法。

    这反应就像是水面泛起的第一层涟漪,微不足道,却预示着更深处的暗流。

    涟漪的发酵,始于第三天。

    以内阁钱龙锡为首的几位大学士,按照官场百年不变的规矩前往乾清宫求见,以示人臣之忧思。

    他们被挡在了宫门外。

    挡住他们的,是魏忠贤。

    这位曾经权倾朝野,在新皇登基后虽权力有些降格,但依旧是文官们眼中钉肉中刺的大太监,此刻就站在那里,面带微笑。那笑容一如既往地和煦,却又带着一种让人脊背发凉的阴冷。

    “几位阁老,辛苦了。”魏忠贤的声音柔和得像丝绸,“圣躬尚未痊愈,御医嘱咐了不宜见风,实在是不便见客。诸位大人的心意,咱家一定代为转达。”

    钱龙锡等人碰了个软钉子,面子上有些挂不住,但也不好发作。毕竟“圣躬”二字,是天下间最大的道理。

    他们只好将连夜赶出来的,那些无关痛痒却又必须呈上的奏疏交给了魏忠贤,悻悻而归。

    第二天,这些奏疏被原封不动地送回了内阁。

    没有朱批,没有发还重议,甚至没有任何痕地的痕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