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3章 底线(1 / 3)

“哼,这群该死的华夏人,到底在打什么算盘?数次求见,竟全被挡了回来!”

罗刹国外务大臣伊尔西西将手中的银质怀表重重按在紫檀木桌案上,金属表壳与木纹碰撞的脆响,在寂静的驿馆房间里格外刺耳。

窗外,京都的寒风卷着碎雪,正疯狂拍打雕花窗棂,像极了他此刻烦躁不安的心境——自半月前踏上这片曾被满清称作“京师”

的土地,他这位肩负罗刹帝国国运的使臣,连华夏军核心人物李三的影子都没见到,更别说赵国强了。

作为曾在扎兰屯与赵国强有过交锋的老对手,伊尔希希对那位华夏军统帅的手腕早有领教。

此次奉罗刹皇之命再度南下,本是抱着的底线来谈判,可如今别说谈判桌,连华夏军政府的大门都像焊死了一般。

他每日清晨都要站在驿馆二楼的露台,望着远处那座飞檐翘角的华夏军政府大楼出神,指尖的烟卷烧到了滤嘴都浑然不觉,烟蒂在青石板上积了厚厚的一层,恰似他心头堆积的沮丧与怒火。

“大人,依属下看,这华夏国就是狂妄过头了!”

副手安德烈的声音打破了沉默,他身着笔挺的罗刹军礼服,肩章上的双头鹰徽章在烛火下泛着冷光,

“想当年满清何等卑躬屈膝,如今这群黄皮猴子不过占了些地盘,就敢给咱们脸色看?陛下要是派十万大军压境,保管他们像百年前那样,跪着把条约签了!”

“啪!”

清脆响亮的耳光骤然响起,安德烈白皙的脸颊上瞬间浮现出五道红肿的指印。

伊尔西西的手还停在半空,眼底的怒火几乎要烧出来——这些天憋在心里的焦躁、对国内局势的担忧,还有对华夏军实力的隐忧,全被安德烈这番蠢话点燃了。

安德烈捂着脸,又惊又怒地瞪着伊尔希希,嘴唇哆嗦着:

“大人……您这是为何?属下说的难道不对吗?罗刹帝国的铁骑,难道还踏不平这小小的华夏军?”

“不对?你简直愚蠢至极!”

伊尔希希一把揪住安德烈的衣领,将他拽到自己面前,声音因愤怒而沙哑,

“你以为老夫愿意来这里受气?若罗刹皇真能用武力摆平华夏军,还用得着咱们这几个外交人员跑来求爷爷告奶奶?你看清楚!”

他指着窗外那片正在施工的空地,那里数十名工人正顶着风雪搬运钢筋,

“华夏军连新的办公大楼都敢建二十层,你以为他们是吓大的?”

驿馆内的其他副手全都噤若寒蝉,低头盯着自己的靴尖。

他们何尝不知道,如今的罗刹国早已不是当年那个能在亚洲横着走的帝国——北方边境,与扶桑国的对峙已持续半年,十几万大军被拖在远东雪原,粮草补给月月告急;

东部边境更惨,克拉斯诺亚尔斯克到赤塔的一线城池全被华夏军占领,那条连接罗刹国欧洲部分与远东的生命线,眼看就要被彻底切断。

更要命的是国内的乱局。

罗刹新军在伏尔加河流域已聚集了近十万兵力,几次围剿不仅没把叛军打垮,反而让他们占了两座重镇。

罗刹皇派来的密信里,字里行间全是“急”

“”

“危”

,若再不能稳住华夏军,让他们停止给叛军提供武器,用不了半年,延续了三百年的罗刹帝国就得改朝换代——这也是伊尔希希哪怕放下所有身段,也要见到赵国强的根本原因。

“大人!

大人!

天大的好消息!”

一阵急促的脚步声从驿馆外传来,门帘被猛地掀开,侍者伊万裹着一身风雪冲了进来,冻得通红的手里攥着一张烫金的请柬,信纸边缘都被他的手指捏得皱。

伊尔亿希猛地松开安德烈,三步并作两步冲到伊万面前,一把夺过请柬:

“快说!

是不是华夏人松口了?”

“是!

是!”

伊万喘着粗气,唾沫星子随着话语飞溅,

“刚刚华夏军政府的人送来通报,今日中午……中午在他们的办公地会见咱们!

说是赵国强……哦不,是华夏军的李三先生亲自见您!”

“太好了!

终于等到了!”

伊尔希希展开请柬,看着上面工整的毛笔字,脸上的阴霾瞬间一扫而空。

半个月的煎熬没白费,只要能见到华夏军的核心人物,哪怕只是个副手,他也能给罗刹皇交差了。

“大人,这事会不会有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