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架设的一门火炮,声音压得很低,眼神中却透着一丝兴奋。
被称作“队长”
的是一个身材只有一米五左右的矮个男子,他走到火炮旁,蹲下身仔细查看,又抬头朝着皇城的方向望了望,缓缓开口:
“这个位置不错,离皇城不远不近,既保证了射程,又不会太显眼。
咱们不能靠得太近,万一露出什么端倪,让那些像狗一样的警察现了,咱们的计划可就全败露了。”
周围的十几个蒙面人纷纷点头,没人敢反驳。
过了一会儿,刚才说话的蒙面人又忍不住问道
:“队长,咱们什么时候动手啊?”
矮个男子冷笑一声,语气中带着一丝怨毒:
“快了!
上一次没能把那家伙炸死,算他命大。
这一次有了这‘新式火炮’加持,我倒要看看他能坚持到几分!
不过咱们还得等皇宫里的探子来准确位置,不能瞎打。”
他顿了顿,又提高了些许声音,似乎对四周的环境极为放心
:“而且你们放心,情报部门这次给了咱们很大的支持,现在这门火炮还只是第一门,后续还有两门会运抵这里。
等三门火炮全部到齐,每一次爆炸的覆盖面积都会大大加强,想必那皇宫就算再坚固,也承受不住这样的打击!”
话音落下,小院里一片寂静,没人接话。
众人默契地将运来的火炮用帆布盖住,又仔细检查了一遍小院的四周,确认没有留下痕迹后,才各自回到房间里待命。
夜色渐深,京城郊外的风雪越来越大,仿佛要将这处小院的秘密彻底掩盖。
视线重新回到猛谷地区,945师的将士们正经历着一场艰难的长途跋涉。
他们从东乌珠旗出,一路向西,目标是额济旗。
与东乌珠旗的风雪草原不同,前往额济旗的路途上多是戈壁地貌,地面崎岖不平,寒风裹挟着沙砾,打在战士们的脸上生疼。
可即便如此,945师的动员兵们依旧没有丝毫退缩,他们背着沉重的装备,一步一个脚印地朝着目的地前进。
终于,在跋涉了数日之后,945师抵达了额济旗。
令所有人都没想到的是,额济纳旗的旗主竟然亲自带着手下在城外等候,见到945师的队伍后,他立刻上前,态度恭敬地表示愿意放弃抵抗,臣服于赵国强麾下。
这样的情况让945师的师长既意外又惊喜——他们原本做好了战斗的准备,却没想到能如此顺利地收服额济旗。
短暂的交接之后,945师在额济旗留下了一半兵力驻守,确保当地的稳定。
随后,师长一声令下,剩下的将士们马不停蹄地朝着下一个目标——达扎德嘎德进。
从额济旗到达扎德嘎德的路途更加遥远,还要翻越大片的戈壁滩。
此时天气越来越寒冷,戈壁滩上的风如同刀子一般,刮得人皮肤刺痛,地面上甚至结起了厚厚的冰层,稍有不慎就会滑倒。
若是普通军队,在这样的环境下早已疲惫不堪,无力再战,可945师的动员兵们却截然不同——他们的身体素质远常人,无论严寒酷暑,都能保持良好的战斗状态。
不过,后续的补给队伍就没那么幸运了。
戈壁滩上没有道路,补给车在冰面上行驶困难重重,战士们只能推着车艰难前行,不少人的手和脚都被冻伤了。
好在赵国强早有预料,提前将防空运兵车派了过来。
这些防空运兵车性能优越,不仅能在复杂的地形上行驶,还能为补给队伍提供保护。
在防空运兵车的帮助下,后续的补给物资得以顺利送达,确保了945师的作战需求。
时间来到19oo年1月5日,经过连日的跋涉,945师终于靠近了达扎德嘎德,先抵达这里的是945师的一团。
达兰扎德嘎德坐落于戈壁之中,是猛谷南戈壁的府,它位于蒙古南部,坐落在古尔班赛汗山脉之下,靠近伊林塔拉大草原,距离乌兰巴托约54o公里,海拔147o米。
此时的达扎德嘎德正处于冬季休息阶段,刺骨的寒风加上连绵的大雪,让整个城镇都处于封闭状态。
街道上空无一人,家家户户的门窗都紧紧关闭,没人愿意在这样寒冷的天气里外出活动,更没人会想到,会有一支军队在这个时候起进攻。
从外观上看,达扎德嘎德更像是一个小镇,常住人口不过几千人,房屋多是低矮的帐篷,零星地分布在戈壁滩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