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眼睛佯装熟睡的赵国强,嘴角勾起一抹调皮的弧度。
…………
…………
赵国强再也装不下去,猛地睁开眼,目光灼灼地看着眼前这张娇俏的脸庞。
四目相对的瞬间,空气里的温度仿佛骤然升高,两人再也无需多言,彼此的动作已经说明了一切。
事后两人相拥着躺在一起,王彩儿把头埋在赵国强的怀里,听着他有力的心跳,很快又沉沉睡去,而赵国强则望着营帐顶的帆布,脑子里开始梳理起接下来的军事部署。
与此同时,在千里之外的巴彦淖尔,第六军的将士们正焦急地等待着后勤物资的补给。
早在接到赵国强的命令后,第六军便紧随第五军征讨猛谷的路线,日夜兼程地向西北推进。
可当他们抵达巴彦淖尔时,却不得不停下了脚步——甘素和宁厦一带向来是多民族聚居之地,回、汉、蒙古等各族百姓杂居于此,地形复杂不说,后勤运输线路也时常因为民族部落的阻隔而中断。
更关键的是,此前为了支撑第五军在猛谷的大规模作战,后勤部门已经将大部分粮草、弹药优先供应给了前线,等到第五军平定蒙古地区后,留给第六军的物资便出现了严重短缺。
“军长,粮食还能撑三天,弹药只够一次小规模战斗的消耗了。”
第六军的后勤部长站在军长的营帐内,脸上满是焦急,
“运输队说,猛谷那边的物资刚清点完毕,正在装车,最快也要五天才能运到咱们这儿。”
军长眉头紧锁,走到营帐中央的地图前,手指在巴彦淖尔和银川之间划了一道线:
“五天……宁夏那边的情况不明,李祥林那老狐狸在银川经营了十几年,手里肯定有不少兵力,咱们要是带着这样的物资状态过去,怕是要吃亏。”
他顿了顿,又道,“传令下去,让士兵们先节省着用,每天的口粮减半,弹药非必要不得动用。
另外,派侦察兵去银钏方向打探消息,看看李祥林的动静,还有回民马家的态度。”
后勤部长应声退下后,军长又对着地图看了许久。
他知道,赵国强的目标是尽快平定西北,打通通往西域的通道,而宁厦作为西北的门户,战略位置至关重要。
可眼下物资短缺,部队根本无法展开行动,只能在巴彦淖尔原地待命,这让他心里很是焦急。
好在五天后,满载着粮草、弹药和药品的运输队终于抵达了巴彦淖尔。
看着士兵们欢天喜地地卸着物资,军长悬着的心终于落了地。
他立刻召集各师师长开会,部署进军宁夏的计划:
“猛谷已经平定,现在轮到宁厦了。
根据情报,宁夏有两股势力,一是回民马家,二是清军的李祥林。
马家在宁炸根基深厚,但向来和清军不和,咱们可以暂时不管他们,先拿下由李祥林控制的银钏。
只要银钏到手,整个宁穿的局势就能稳住一半。”
“最高指挥官令由957师作为先头部队,从巴彦淖尔出,经乌海市进入宁夏,直奔银川。
记住,先礼后兵,要是李祥林识相投降,咱们可以给他留条活路;要是他冥顽不灵,就直接打进去!”
19oo年1月25日,天刚蒙蒙亮,957师的将士们便集结完毕,踏上了前往银钏的征程。
队伍沿着黄河岸边的道路前进,一路上,既能看到冰封的黄河像一条银色的带子蜿蜒向远方,也能看到两岸的村庄里,百姓们正忙着春耕的准备,虽然西北的春天来得晚,但土地里已经孕育着新的生机。
经过三天的行军,957师终于抵达了银钏郊外。
动员兵师长下令部队在距离银钏城十里的地方扎营,同时派了一名参谋带着劝降信前往银钏城,面见李祥林。
他以为李祥林看到华夏军的兵力后,会识时务地投降,毕竟清军在各地的守军,大多一触即溃,可他没想到,等来的不是投降书,而是一封写满了“条件”
的“合作书”
。
那封“合作书”
是由李祥林的贴身侍卫送来的,纸张是上好的宣纸,字迹工整,却字字透着傲慢。
师长看完后,气得脸色青,立刻让人把信通过电话线传给了远在京都的赵国强。
此时的赵国强刚睡醒不久,王彩儿还在他身边熟睡。
他接过通讯兵送来的电报,揉了揉惺忪的睡眼,仔细看了起来。
当看到李祥林提出的三个条件时,他先是愣了一下,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