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1章 收获与发展规划安排(求月票)(1 / 5)

第201章收获与发展规划安排……(求月票)

翌日上午,吕睿早早起了床。

他先找到管家,叮嘱等其他人起床后帮忙准备早餐,然后便驱车赶往了瑞兴影业。

彼得那边虽不至于撑不住,但近期确实忙得焦头烂额,有一大堆待办事务堆积着。

主要还是他权限不足,不少事情都没法拍板定论,所以就会导致旧工作迟迟清不了尾,新工作也难以全身心投入。

关键是,这些事情还都不是吕睿放权就能搞定的,几乎都涉及到公司未来发展。

“《灵动:鬼影实录》北美外票房已结算,报收1.37亿美元,与索尼分成后,我们能拿到3425万美元纯利润。”

吕睿刚到办公室,彼得就拿着财务报表走了进来。

这部电影的北美外发行分成,索尼只收了20%。

虽说比例仍旧不低,但相较于北美市场的常规分成,已经算的上是“友情价”了。

加上这笔收益,《鬼影实录》的纯利润如今已顺利破亿,堪称2005年瑞兴影业最丰厚的一笔收入。

吕睿一边翻看报表,一边追问:“公司目前还有哪些项目需要流动资金”

“没有。”彼得摇头,“《斯巴达三百勇士》《少年派的奇幻漂流》《暮光之城》的资金已全部到位。”

“那就留一部分用于继续收购小说版权,剩余的‘借贷’给布乐姆之家,支持他们发展。”

“ok。”

彼得应声记下。

公司眼下已有三个项目在推进,不适宜再开新局。

钱放着也是闲置,倒不如用来铺垫后续工作。

吕睿翻到报表最后一页,签下了自己的名字。

这也意味着,《灵动:鬼影实录》项目正式收官!

至于后续的dvd、碟片等收益,属于隐形长线收入,会并入公司年度营收中。

这也是好莱坞六大能屹立不倒的核心原因。

手握海量版权,哪怕一年不推出新项目,单靠“吃老本”也能赚得盆满钵盈。

最典型的就是迪士尼,版权收益常年稳定。

当然,也有反例,比如大狮子米高梅……

公司本就深陷财务危机,投资项目还部部亏本,偏要砸钱让吴宇拍《风语者》,纯属自寻死路。

“这是《我是传奇》的财务报表。”

收起《鬼影实录》的报表,彼得紧接着递来了另一迭文件。

“北美票房2.91亿美元,北美外票房4.53亿美元,全球总票房7.44亿美元,这是电影的最终收官成绩。

扣除全球院线分成、发行分成和宣发费用后,瑞兴影业可分得的纯利润为6320万美元;

后续碟片、线上授权、dvd等衍生收益还未结算,预计不会低于8000万美元。”

吕睿点头:“好,我知道了。”

纯利润6320万美元,加上做账时昧下来的3500万美元,这部电影给瑞兴影业带来的收益已高达9820万美元。

这还只是院线分成,后续的版权、衍生收入更是一笔不菲的数目。

相当于瑞兴没一分钱本金,单靠这部电影就赚了将近2亿美元。

这笔买卖简直血赚!

当然,比起发行方的一本万利和院线的高额分成,他这收益算不上顶尖,只能说是比较亮眼。

跟内地发行公司最多不超过百分之十的发行费用不同,好莱坞六大最高可以获得30%的发行费。

制作方辛辛苦苦却只能占据利润的小头,就这还得看人脸色,也是够无语的。

不过这也是无奈之选。

以05年的北美票房前100名为例,除了《电锯惊魂2》《一个疯里婆子的日记》属于狮门影业,《罪恶之城》《立体小奇兵》属于帝门影业,《灵动鬼影实录》属于布乐姆之家外,其他电影都是由六大及其附属公司发行的。

这种垄断力度,让许多小公司只能选择把电影交给六大及其子公司发行。

要么就只能认命吃六大剩下的残羹剩饭,或者远离院线,在dvd和录像带市场打转。

当然,圣谷除外,他们倒是不用看六大的眼色,毕竟他们的电影也上不了院线。

其实外界所说的发行渠道被六大锁死,完全是无稽之谈。

六大从未锁死过,人家只是建立了遍布全球的发行渠道而已。

单独的北美渠道,很多中型公司都有建,比如狮门、梦工厂这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