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o3o章 盛夏(2 / 5)

人,本土化才能长久。”

氢基还原技术工业化生产线的设备调试

研部的李工匆匆走进会议室,手里拿着一份设备调试报告。

“周董,周总,氢基还原生产线的核心设备已经安装好了,昨天试了一炉,还原率达到985,比设计值还高o5!”

周阳接过报告,仔细看着各项数据:“能耗怎么样?”

李工答道:“比中试时又降了5,主要是陶瓷膜的纯度提高了,氢气利用率从8o升到了85。

就是还原炉的温度控制还有点波动,±3c,我们想调到±1c以内。”

周子轩说道:“联系设备厂商派专家来指导,不行就换个更精密的温控模块,别在细节上留隐患。”

囡囡补充道:“我让智能控制团队编个自适应算法,根据实时温度数据自动调整加热功率,说不定能达到±o5c的精度。”

李工眼睛一亮:“这个办法好!

我这就和智能控制团队对接,争取下周出调试方案。”

周阳叮嘱道:“安全措施一定要到位,氢气是易燃易爆气体,管道连接处的检漏仪要24小时运行,值班人员每小时巡查一次,不能有丝毫马虎。”

员工技能提升计划的细化

人力资源部的王部长敲门进来,手里拿着新一年的技能培训计划。

“周董,周总,囡囡,这是今年的技能培训方案,重点是智能设备操作和绿色生产技术,想听听你们的意见。”

周阳翻看方案:“培训方式可以再灵活些,比如搞‘线上+线下’结合,老工人用不惯电脑,就多搞线下实操;年轻员工喜欢在线学习,就把课程传到内部平台,方便他们随时学。”

囡囡建议道:“可以搞‘技能兑换’活动,员工学会一项新技术,就能兑换相应的奖励,比如带薪休假一天,或者优先参加外部培训。”

周子轩补充道:“还要和晋升挂钩,班组长以上的岗位,必须掌握至少两项智能设备操作技能,今年年底考核,不合格的要轮岗学习。”

王部长点头道:“这些建议都很好,我回去修改方案。

对了,德国钢铁企业的交流名额已经确定了,就是技能大赛前三名的小林、阿明和王师傅,他们下个月出。”

周阳笑道:“好啊,让王师傅带着年轻人去,既学技术,又学管理,回来后好好分享。”

绿色工厂的深化建设

环保部的孙部长拿着一份碳排放报告走进来:“周董,去年我们的碳排放强度比行业标准低了22,额完成目标!

碳交易账户也开通了,上半年卖了5万吨配额,收入2oo万。”

周阳问道:“今年的减排目标定多少?”

孙部长答道:“计划再降5,主要靠氢基还原生产线投产和光伏电站扩容。

光伏电站二期下个月动工,建成后能满足厂区15的用电需求。”

囡囡提议道:“我们可以搞‘绿色积分’活动,员工提出的减排建议被采纳,就能得积分,年底兑换奖品。

去年有个轧钢车间的师傅建议优化冷却水循环,一年就省了5万吨水,这种好点子要多鼓励。”

周子轩补充道:“供应商的减排也要跟上,今年的培训要增加碳足迹管理课程,让他们也建立减排目标。

对减排达标的供应商,我们可以在采购时优先考虑。”

周阳点头道:“绿色展是个系统工程,要让每个员工、每个合作伙伴都参与进来。

孙部长,把我们的减排经验整理成白皮书,给行业协会,带动全行业一起降碳。”

华东市场高端客户的攻坚

周三,那家风电巨头的考察团如期而至。

周阳、周子轩和囡囡亲自陪同,从炼钢车间到智能仓储,再到户外测试现场,每一处都详细讲解。

考察团的技术总监指着智能钢材的测试数据问:“你们的传感器能保证多少年稳定运行?”

囡囡拿出加老化试验报告:“我们做了相当于1o年的老化试验,传感器的故障率低于o5。

而且我们提供5年质保,期间出现问题免费更换。”

在氢基还原生产线的调试现场,考察团看到钢水纯净度数据实时显示在屏幕上,惊叹道:“这纯度比我们现在用的进口钢材还高o2个百分点!”

周子轩笑着说:“不仅纯度高,碳排放还低,每吨钢比传统工艺少排6oo公斤二氧化碳,符合你们的绿色采购标准。”

中午在职工食堂,考察团的采购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