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o58章 三大爷的想法(6 / 7)

傻柱在厨房熬山药粥,砂锅“咕嘟”

响,甜香混着米香飘满院。

“张奶奶,”

他喊,“粥熬好了,您尝尝稠不稠?”

张奶奶掀锅盖闻了闻:“正好,再焖会儿,让山药的淀粉融到粥里,更黏糊。”

傍晚,夕阳把麦地染成金绿色,周阳在给麦埂培土,防止积水。

三大爷在数今天挖的山药,数得眉头直皱——比昨天少了两根。

许大茂的直播间里,包饺子的视频引来了满屏“想家”

二大爷的画眉鸟在笼里梳毛,嘴里叼着片韭菜叶。

槐花趴在石桌上,给寒露的画添了根山药,山药上爬着只小蚂蚁,旁边写着“寒露,雾起了,麦绿了,日子得埋在土里过,才扎实”

——这扎实的日子,还长着呢。

霜降这天,院里的梧桐叶落得满地都是,踩上去“咔嚓”

响。

槐花抱着扫帚扫叶子,堆成个小山:“周爷爷,叶子堆起来像!

能烧吗?”

周阳正在给白菜盖薄膜,塑料布“哗啦”

展开,被风掀得直抖:“霜降盖白菜,防冻又保鲜,这叶子啊,得堆在菜畦边当肥料,明年开春,菜长得更旺。”

许大茂举着手机拍结霜的白菜:“家人们看!

霜降的白菜!

叶子上结着白霜!

三大爷说‘霜降拔葱,不拔就空’,咱的大葱明天就得收了!”

三大爷背着竹篓从外面回来,篓里装着串成串的柿子,晒得半干,表面结了层白霜。

“许大茂,别拍白菜了,”

他把柿子往屋檐下挂,“快来帮我翻柿饼,这霜是糖霜,越厚越甜。”

“您这柿饼比蜜饯还甜,”

许大茂放下手机,小心地翻柿子,“能卖五块钱一个不?”

“少惦记,”

三大爷瞪他,“这是给槐花留的,她爱吃带霜的。”

傻柱推着辆小推车进来,车上装着颗大南瓜,黄澄澄的像个小太阳。

“霜降吃南瓜,暖和一冬,”

他把南瓜往石桌上一放,“张奶奶,今晚上蒸南瓜糕,放红枣和葡萄干,甜得很。”

张奶奶坐在廊下缝棉鞋,鞋底纳得密密麻麻:“槐花,过来试试这鞋,”

她把鞋往槐花脚上套,“霜降穿棉鞋,脚不冻,走路稳。”

槐花穿着新棉鞋在院里转圈,鞋底“咚咚”

响:“奶奶,这鞋里的棉花像三大爷的柿饼霜!

软乎乎的!”

李爷爷推着轮椅在屋里看报纸,指着上面的霜降谚语:“‘霜降有雨,开春雨水多’,看来明年是个好年成。”

槐花跑过去,给李爷爷递了块柿饼:“爷爷,这柿饼甜得像糖!

您尝尝!”

李爷爷咬了口,糖霜粘在胡子上:“比年轻时在供销社买的柿饼纯。

那时候霜降能吃上块柿饼,得等过年,哪像现在,傻柱说蒸就蒸。”

中午的饭桌上,南瓜糕冒着热气,红枣和葡萄干嵌在里面,像撒了把宝石。

傻柱往张奶奶碗里放了块:“您多吃点,这南瓜是院里种的,面得很。”

张奶奶嚼着南瓜糕点头:“比我年轻时在菜园种的南瓜甜。

那时候霜降收南瓜,得藏在地窖里,怕冻坏,哪像现在,傻柱说蒸就蒸。”

三大爷边吃边算账:“南瓜五斤三块,红枣葡萄干两块,这糕成本五块,傻柱卖八块,赚三块。”

“您这账算得,”

傻柱笑,“连我蒸糕用的煤气都得算钱?”

二大爷喝着酒逗他:“老纪是怕你赚了钱,不给大葱地除草。”

三大爷梗着脖子:“我是替街坊算的,傻柱的南瓜糕甜而不腻,值这个价。”

下午,许大茂的直播间有人刷“想看收大葱”

他举着手机拍周阳拔葱,翠绿的葱叶带着泥土,根须上还挂着小石子:“家人们看!

这大葱比胳膊还粗!

周爷爷说能腌一坛子,冬天就饺子吃,绝了!”

周阳把大葱捆成把,往屋檐下挂:“这葱得晾两天,把水汽晾干,才耐放。

槐花,来帮爷爷数葱,数对了给你根甜葱吃。”

槐花数着葱捆,数着数着就数乱了:“周爷爷,它们长得太像了!

像许大茂叔叔直播时的点赞,一串一串分不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