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1章 微操大师朱由检(3 / 5)

;   最后无论谁胜谁负,得利的都是朝廷。

    既解决了流寇和叛军,又能节省一大笔开销。

    想到这里,朱由检原本紧锁的眉头舒展开来。

    他觉得自己找到了破局之法。

    “众卿,不必再争了。”

    他挺起腰,用一种不容置疑的语气,打断了殿内的争吵。

    “抚,是下策;现在根本没地方安置这数万流寇。”

    “剿,是中策;剿完了这帮流寇,还有一伙叛军等着。”

    “而今,朕有一上策!”

    朱由检目光扫过群臣,缓缓解释道,

    “朕决定准其归降,将这伙贼兵招安,而后,将他们遣往四川,剿灭巨寇江瀚!”

    此话一出,满殿大臣面面相觑,尽皆失语。

    首辅周延儒更是目瞪口呆,他无法理解,为什么皇帝会做出如此天真的决定。

    他正要开口反驳时,身后的一直沉默的温体仁突然开口了:

    “皇上圣明!”

    “此乃驱虎吞狼之计,既可以免除安置贼兵的钱粮,又能驱使其为国效力,岂不美哉?!”

    温体仁这厮可谓是明末腐朽政治生态的典型代表。

    他以权术上位,却无济世之才;以清廉自保,却放任危机恶化。

    他这辈子做过最多的事情,就是如何体察上意,排除异己。

    就在这时,兵部尚书张风翼也站了出来,跟着附和道:

    “圣明无过陛下,此乃万全之策,臣以为可以一试!”

    见到有人力挺自己,朱由检信心爆棚,不顾其他重臣的苦苦阻拦,一意孤行,对陈奇瑜下达了同意招安的批复。

    很快,这道圣旨便被快马加鞭,火速下达到了前线的陈奇瑜处。

    收到圣旨的那一刻,陈奇瑜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他反复将那卷黄绫看了数遍,上面的朱红大印是如此刺眼。

    他攥着圣旨,站在帐中,如同一尊石化的雕像,许久一动不动。

    他想不通,他真的想不通!

    明明胜利唾手可得,为何要自毁长城?

    将一群饿狼放出牢笼,还指望它们能变成忠犬?

    这是何等荒唐的想法!

    但君要臣死,臣不敢不死,陈奇瑜就算坐到了五省总督的位置上,他也不敢抗旨不尊。

    他长叹一声,仿佛瞬间老了十岁。

    于是,经大明最高话事人亲自批准,这年四月,陈奇瑜代表朝廷,同峡谷内的义军达成了招安协议。

    对于怎么防止贼兵复叛,朱由检甚至还亲自下达了极其细致的指令。

    他要求陈奇瑜按贼兵数目,每一百人派一名安抚官加以监视,负责登记造册;

    并且,义军整顿后,当立刻前往四川同叛军作战。

    所过州县,由当地官府供应粮草;

    同时檄令所有官军停止进兵,让开道路,以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