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9章 别开生面的恩科(5 / 5)

;   吴熙长叹了口气,随即看向最后一题,刑名法度。

    “今有两案,请断之。”

    “其一,有佃户状告旧主张氏强占其田,而张氏现已归降我军。”

    “试问,如何在‘申张正义’与‘安抚降人’之间,寻求平衡?”

    “其二,有军中领兵大将攻伐官军,伤及无辜百姓。”

    “又当如何处置?”

    吴熙盯着“佃户告降人”和“大将犯错”两个问题,琢磨了半晌。

    这玩意儿,说是考刑名法度,可背后却是一道考察立场的题目。

    如果放在大明朝,这案子都不用审,只要是个读过书的,都明白该怎么判。

    可现在的问题是,这场考试不是大明朝的科举啊。

    佃户状告旧主,攻伐官军,这哪是大明衙门的公文里能出现的词汇?

    思来想去,吴熙最终提笔写道:

    “张氏虽已归降,但旧罪不可轻饶,否则百姓不服新政。”

    “此案当秉公处理,切不可放过任何宵小之辈。”

    “至于军中领兵大将一事.”

    吴熙想了半天,还是决定为其开脱一二:

    “自古刀兵相见,凶险万分,伤及无辜百姓不可避免。”

    “但既然是大将,必是一军砥柱,如果轻易处罚,恐怕底下士卒心怀不忿。”

    “依学生看,不如令其戴罪立功,以观后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