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bsp; 苏墨补充道:“不仅如此,朝廷还派人在城中散布谣言,说你此次前往江淮、浙东,是为了与义军达成协议,待推翻朝廷后,由你登基称帝,李将军和赵兄只能做个诸侯。如今城中士兵人心惶惶,不少将领也对你产生了疑虑。”
赵虎怒道:“这些谣言简直是胡说八道!萧兄是什么人,我们还不清楚吗?若不是萧兄,我们‘忠义军’早就在一线天峡谷全军覆没了!”
萧琰沉默片刻,走到帐外,召集了营中所有将领和士兵。他站在高台上,手持酒坛,高声说道:“诸位兄弟,朝廷散布谣言,说我萧琰想自立为王,这是对我的污蔑,更是对‘忠义军’的挑衅!我萧琰自幼饱读诗书,深知‘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道理。我之所以联合义军,之所以投身抗元事业,只为解救天下百姓,不为权柄,不为帝位!”
说罢,萧琰将酒坛中的酒一饮而尽,随后摔碎酒坛,朗声道:
“谣言惑众不足惧,忠义之心照天地。
不为帝位不为权,只为百姓谋福祉。
若有二心遭天谴,甘洒热血染旌旗!”
士兵们闻言,纷纷跪倒在地,高声喊道:“我等相信萧参军!愿随萧参军、李将军共抗朝廷,至死不渝!”
将领们也纷纷表示信任萧琰,朝廷的离间计彻底破产。李乘风走上前,拍了拍萧琰的肩膀:“萧参军,是我错信了谣言,险些坏了大事。”
萧琰笑道:“将军不必自责,朝廷的阴谋本就阴险,我们只需同心同德,便能化解一切危机。如今红巾军和浙东义军已同意联手,我们需尽快制定出兵计划,以免夜长梦多。”
随后,萧琰、李乘风、苏墨、赵虎等人在大帐内商议出兵事宜。最终决定:三个月后,“忠义军” 从北方出兵,夺取太原、大同,牵制元军主力;红巾军从江淮南下,夺取扬州、建康,切断朝廷的江南补给线;浙东义军则从东部出兵,夺取杭州、宁波,扰乱元军后方。三路大军约定,待夺取这些重镇后,在开封会师,共同向元大都进发。
计划制定完毕,萧琰心中充满了期待。他知道,三个月后的战斗,将是决定天下命运的关键一战。他再次拿出酒坛,为众人倒上酒,举杯道:
“三路大军齐出征,定叫元廷不安宁。
待到开封会师日,再与诸君醉月明!”
众人纷纷举杯,一饮而尽。帐内的气氛再次变得热烈起来,每个人的眼中都闪烁着对未来的憧憬,对青云之志的坚定。
三个月后,“忠义军” 五万大军在柳林城集结完毕。李乘风任主帅,赵虎任先锋,萧琰任军师,率领大军向太原进发。太原是北方重镇,元军在此部署了三万兵力,守将石抹宜孙是元廷名将,武艺高强,擅长守城。
大军抵达太原城下,赵虎率先发起进攻。他率领一万先锋军,手持长刀,向城门冲去。然而,太原城城墙高大坚固,元军在城墙上架设了大量的弓箭和投石机,“忠义军” 士兵们伤亡惨重,几次进攻都被击退。
连续进攻三日,“忠义军” 损失了数千士兵,却始终未能攻破太原城。赵虎心中焦急,对萧琰说道:“萧兄,这样硬攻不是办法,再打下去,我们的士兵就要损失殆尽了!”
萧琰站在阵前,仔细观察着太原城的防守布局,说道:“赵兄,石抹宜孙虽然擅长守城,但他有一个弱点 —— 多疑。我们可以采用‘声东击西’之计,先派一支军队佯攻东门,吸引元军的注意力,然后派精锐士兵从西门偷袭,一举攻破城池。”
李乘风点头同意:“好计!赵虎,你率领三万士兵佯攻东门,务必制造出全力进攻的假象;萧琰,你与苏墨率领一万精锐士兵,从西门偷袭;我则率领一万士兵,在城外接应,防止元军突围。”
当晚,赵虎率领三万士兵,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