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5章 北复明土,神谕功成(三)(1 / 2)

“高总督,八月初十,大明有船到觉华岛,会在海岸边等你,过时不候啊!”

喊话声在宁远城下回荡,连续重复了六遍,语气平静得没有一丝催促。

“快应队”显然没指望高第立刻回应,他们本就不是来攻城的,单纯是完成传话任务——

连城门都没叫开的意思。

喊完话的士兵转身登上冰陆两用车,引擎轰鸣着启动,队伍沿着辽西走廊浩浩荡荡离去。

车轮卷起的尘土在路面上拉出长烟,像一条黄色的尾巴,很快便缩成远处的黑点,消失在宁远城众人的视野里。

他们实在没工夫在此耽搁,塔山、杏山、大兴堡、松山、锦州、大凌河堡……

一连串目标还在等着他们用炮火“点名”,每一座城池都得用组炮轰开缺口,容不得半分拖延。

刘德忠没有随队前来。

这位曾被乾德皇帝寄予厚望的少将军,本是要被培养成镇守西域的干将,却在研究院听了一场“神谕会”布道后彻底沦陷。

如今他已是“神谕会”的第四神子,随着他的加入,神谕会终于给狂信者群体定下了正式名分,前三位核心成员也被冠上神子头衔。

他凭借狂热的布道感染力,将手下一千名亲兵尽数转化为“神卫骑士”,那股肃穆凌厉的气场,颇有几分基督教审判骑士团的威严。

见神谕会声势渐起,乾德皇帝索性亲自设计了他们的专属服饰:

主色调采用深玄蓝色,象征着深邃无垠的宇宙;

衣摆绣着九颗立体星辰,居中是漩涡状的太阳图腾——

这太阳被定义为“神”的具象,图案设计得极具吸力,盯着看久了便会让人恍惚失神;

背后则以山纹、水纹、云纹层层叠叠勾勒出大明神国的中心舆图,纹路交错间透着极致的神秘感,仿佛藏着天地运转的奥秘。

穿上这身服饰的神谕会成员,往那一站便自带威严,连眼神都多了几分不容置疑的狂热。

神谕会的服饰细节处处透着讲究。成员脚下的踏云七色履最为显眼,根据分工不同,鞋上某色条纹会格外粗重——

比如布道者的赤色条纹,几乎占据了鞋帮的半壁江山,远远望去便能认出身份。

神子们则更显特殊,除了七色俱全的踏云履,袖口、领口、裤口都绣着完整的七色云纹,层层叠叠如彩虹绕身,一眼便能与普通成员区分开来。

他们头戴的“平天半圆顶”冠式也颇有新意,样式有点像现代的学位帽,帽檐缀着七色条纹,普通成员是单色,神子则是七色相间,在阳光下闪着细碎的光。

神卫骑士团的装束更显英武,身着轻便软甲,脚踏七色战靴,腰间佩着窄刃长柄刀,刀鞘上缠着防滑绳,还别着改良版袖珍手雷——

这玩意儿内置火药与仁慈煤粉,威力惊人。

若将来需要发动宗教战争,大明“快应队”的炮火,便是他们最硬的底气。

汤若望已被册封为神降使者,这是神子们的终极归宿:

神子任期二十年,期满后自动晋升为神降使者,继续执掌神谕传播之责。

与这身神圣身份配套的挂饰极具巧思——

一枚两寸长的玻璃三棱柱旁,坠着直径一寸的微型地球仪。

阳光透过三棱镜,会折射出七色光辉,如同神迹显灵;

地球仪上则刻着简易的世界地图,暗合“神谕遍天下”的寓意。

神谕会的核心教义被郑重刻录在玉简上,成为高级神职者专属的“圣经”;

面向大众的版本则被大量印刷,书中除了教义原文,还塞满了密密麻麻的解读释义;

更牵强塞进许多神话故事,通篇以神降使者的口吻讲述,读来仿佛亲历神谕降临,彻底模糊了东西方文化的界限。

乾德皇帝翻看时连连咋舌,总算明白宗教是怎么诞生的——

这群人把体系搭建得比“传销”还精密,对人性的拿捏简直挖到了骨子里!

神谕会还琢磨出专属“圣食”,脱胎于端午锦糕点的做法,却糅合了中式糕点的软糯与面包蛋糕的蓬松,入口竟有双重风味。

乾德皇帝尝了一口就暗自嘀咕,怀疑里面掺了致幻剂——

明明原料和端午锦差不多,怎么就吃出了面包的麦香?

就像基督教徒常念“我的上帝”,神谕会成员也有了标志性口头禅:

“神啊爱我!”

这句简单的呼求,渐渐成了信徒们的日常用语,祷告时说,做事前说,连吃饭前都要念叨一句,虔诚得近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