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后来有很多人说是这个渔夫贪图赏赐,所以告知太守。
但是那个时候如果朝廷现了一个小村子,顶多也就是交点赋税,渔夫能获得多大点利益?
个人觉得,更有可能的是,当时渔夫已经意识到这个地方的诡异,所以才慌慌忙忙的去告知了太守。
另外还有一点,就是渔夫可以从桃花源里出来,那么桃花源里的人,他们为什么就不出来呢?
在东晋有一位风水家,叫郭璞。
郭璞在自己所着的《葬经》里面提到“门前有桃树为大凶”
。
同时期的大文学家陶潜,会不知道这一点么?在这五百多年里,桃花源里的人,就没有一个想出来的么?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
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刘子骥,姓刘,名驎之,字子骥,晋太元年间之晋代南阳郡安众县人(今hen省邓州市东北一带)。
刘子骥在历史上确有其人,并且是陶渊明的一个远房亲戚,两人志趣相投,经常结伴游山玩水。
陶渊明的这个远房亲戚,听闻了此事,便去寻找,但是没有找到。
回来之后就生病去世了。
说到这里,是不是感觉最后这一句有些多余?陶渊明完全可以交待到太守,或者那位渔夫死了,然后无人问津,为何还要交代一下刘子骥?那为何刘子骥死后就无人问津的?
要知道天下之大,不缺乏猎奇的人们。
或许这里才是这篇文章最高明的地方,最有可能的就是刘子骥不是病死的,而是去到了桃花源,并且看到了什么诡异的东西然后死去,才导致后人无人敢去寻找桃花源!
纵观全文,竟然有这么多细思极恐的细节,都是巧合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