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语气平和:
“上午常委会定的那件事,关于成立专项调研组,解决征迁补偿历史落差问题的。时间紧,任务重,邹书记要求一个月内拿出初步方案。”
他抬起眼,看向宋运辉:
“这个调研组,规格要高,力量要强,要能切实推动问题解决。办公室这边,牵头抓总,需要立刻动起来。”
“是,秘书长!办公室坚决落实常委会决定和您的指示!”
宋运辉立刻表态,神情严肃:
“我已经初步考虑了一个组建方案。组长自然由您亲自担任。副组长,拟请政研室刘清源主任、发改委分管副主任、财政局分管副局长、自规局一把手担任。成员从相关业务科室抽调精干力量。”
“办公地点可以设在市委政研室,便于集中研讨。初步工作计划……”
他汇报得条理清晰,考虑周全,显然是会后立刻进行了思考,展现出了极高的专业素养和执行力。
郑仪安静地听着,手指在桌面上无意识地轻轻敲击。
宋运辉的方案很完美,完美得……毫无破绽。
完全符合组织程序,充分考虑到了各部门的权责和面子,甚至把办公地点这种细节都想到了。
这是一个经验丰富的办公室主任该有的水平。
但,这不是郑仪想要的。
他需要的不只是一个执行者,一个程序专家。
他需要一个能理解他真实意图、能和他一起在这潭深水里搏击风浪的伙伴,或者说……绝对忠诚的手下。
郑仪打断了宋运辉的汇报,语气依旧温和,但问题却骤然尖锐:
“运辉同志,你觉得,这个调研组,真正要啃下的硬骨头是什么?”
宋运辉微微一顿,显然没料到郑仪会突然问这个。
他略一思索,谨慎地回答:
“我认为,一是厘清历史旧账的复杂性,数据核实难度大;二是平衡各方利益的难度,既要保障群众合法权益,也要考虑财政和企业的承受能力;三是……”
“是四海集团。”
郑仪的声音平静地响起,瞬间打破了宋运辉那番四平八稳的回答。
宋运辉的话语戛然而止,脸上的笑容僵硬了一瞬,眼神深处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慌乱。
他下意识地避开了郑仪的目光。
郑仪看着他,继续用那种平稳却极具穿透力的语调说道:
“补偿标准的历史落差,每个地方都有。但为什么在明州,在北河村,会成为引爆点?为什么四海集团的项目,总能‘恰好’卡在补偿标准更低的时期介入,又总能在需要加速时,推动出台‘特事特办’的政策?”
“这个调研组,表面上是研究政策,实质上,是要摸清四海系在明州这些年,到底通过这种‘时间差’和‘政策杠杆’,攫取了多少不正当利益,规避了多少本该承担的社会责任。”
“是要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