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7章 真黑比旧社会的地主还黑(1 / 2)

次日清晨,天刚蒙蒙亮。

细密的雨丝敲打着县委招待所紧闭的窗玻璃,出沙沙的轻响。

张定坤在房间里踱步。

他一夜未眠,烟灰缸里塞满了烟蒂。

桌上摊开着昨天会议郑仪提供的材料,厚重详实,条理清晰。

从扶贫资金每一笔流向到合作社每一份原始签约协议,甚至包括了前期药材苗成本波动的市场分析报告。

天衣无缝。

或者说,准备得太充分了。

这反而加重了张定坤心头的疑虑。

他干纪检快三十年了,见过太多精心设计的伪装。

郑仪如此年轻,身处风暴眼却能拿出如此滴水不漏的“答卷”

,要么是真正的问心无愧,要么……就是心思缜密到可怕,甚至算准了工作组必定会来!

“笃笃。”

敲门声响起,很轻,带着一种职业性的克制。

“进。”

门被推开,工作组副组长刘建华走了进来,脸上看不出什么表情,手里端着两杯刚泡好的浓茶。

“老张,还琢磨呢?”

“睡不着。”

张定坤揉了揉胀的太阳穴,目光依旧停留在材料上。

“太干净了。”

“干净不好吗?”

刘建华将一杯茶放在张定坤面前,自己捧着另一杯,热气氤氲。

“你是说……”

“材料能造,话能编,但老百姓的嘴和腿,撒不了谎。”

刘建华呷了一口热茶,声音平稳。

“郑仪不是提议让我们‘随机’走一走,看一看吗?那就看。”

张定坤盯着刘建华:

“老刘,你好像对这个郑仪……挺有信心?”

刘建华放下茶杯,镜片后的目光温和却深邃:

“谈不上信心。

只是觉得,一个人如果真做了亏心事,还敢主动把刀把子递到省纪委手里,那他不是傻,就是疯子。

你觉得他是哪种?”

张定坤沉默片刻,猛地吸了一口烟,辛辣的烟气似乎让他下了决心。

“查!

就从最扎眼的柳林村开始!

通知郑仪,按他说的,不打招呼,随机进村!”

“好。”

刘建华点头,眼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深意。

“不过,就按他的剧本走吗?”

“去柳林村,但不去合作社。”

张定坤的眼神锐利如鹰。

“通知郑仪本人陪同,但工作组单独走。

分成两组,一组按他材料上的路线,查合作社账目、技术员日志、签到名册;另一组……散开,就找那些没在报道里露过脸的农户,单独聊!”

“明白!”

工作组车辆驶出县委招待所大院时,天空的雨幕更密了。

郑仪穿着深色夹克,撑着一把旧伞,已经独自站在细雨中。

他拒绝了高琳撑伞跟随的建议。

“张书记,刘部长。”

郑仪迎上前,语气平静。

“走吧。”

张定坤看了一眼郑仪那把在雨中显得格外朴素的伞,没多说什么,率先坐进了车里。

刘建华则意味深长地看了郑仪一眼:“雨大了,郑书记伞撑稳些。”

车队并未直奔柳林村村委会或那显眼的合作社新址。

在离村口还有一里多地的一处岔道,张定坤命令停车。

“郑仪同志,你和老刘带一组,按你们的安排走合作社那条线。”

张定坤推开车门,一股湿冷的空气涌入,“我带另一组,自己走走。”

郑仪似乎毫不意外,平静点头:

“好。

村里的干部都在合作社那边等候。”

张定坤带着三名纪检干部,径直走向一条泥泞的村道。

村支书老杨几次想迎上来带路,被张定坤摆手制止:“你们忙你们的,我们随便看看。”

老杨头那张在报道中笑容洋溢的脸,此刻在合作社门口显得有些焦灼不安,目光时不时瞟向村道深处。

“郑书记,张书记他们……”

“不用管。”

郑仪的声音很稳,“带我们去看看账目和今年的种苗放记录。”

泥泞的村道上,张定坤深一脚浅一脚地走着。

“陈平,你带小赵去西头那几家看看。”

张定坤低声吩咐手下,“动作快点,别让他们有串供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