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3章 关于当前我省县域经济展的三个死结(3 / 3)

‘没人干’动摇了根基。

怎么解?我认为核心就是三句话:实事求是找准问题,刀刃向内解决梗阻,真心实意服务主体。

材料里写了一些粗浅建议,就不在这里赘述了。

这是我结合实践的一点想法,请各位领导、老师批评指正。”

郑仪走回座位。

会议室里静了几秒钟。

掌声先是稀稀拉拉,随即变得热烈起来。

罗教授带头鼓着掌,脸上带着赞许的笑意,几位平时不苟言笑的组长也忍不住点头。

“好!

讲得好!”

陈主任的声音带着明显的兴奋。

“切中要害!

没掉书袋,也没避重就轻!

这个三个视角抓得非常准!

把看似复杂的问题,用大白话说透了!

这才是有血有肉的思考!

真正从基层视角看问题!”

罗教授也笑着开口:

“小郑同志啊,你这几点思考,非常有价值!

‘虚胖’现象我们一直在观察,‘千根线’的问题也是系统性的痛点,至于这个‘谁的展?’问到了根子上!

政策制定者往往关注宏观指标和资金下达,恰恰容易忽视微观主体的真实感受和面临的困境!

你这个视角,很接地气,也很有穿透力!”

其他几位同事也纷纷表意见,多是肯定他观察的敏锐和切入点的精准。

原本可能带着审视或旁观心态的气氛,被郑仪这番深入浅出、直击要害的言彻底打破,变得活跃而务实。

大家围绕着郑仪提出的几个点,展开了更深入的讨论,不再仅仅局限于那份材料本身。

郑仪认真听着,偶尔在本子上记下关键点。

他感到一种久违的畅快,仿佛回到了在青峰县那些推动艰难改革时的状态,只不过现在,是在一个更高、更开阔的平台上,用另一种方式进行着思考与“破局”

讨论接近尾声时,陈主任敲了敲桌子:

“今天这个会开得非常有价值!

小郑这个稿子,就是很好的蓝本!

但要继续深化,特别是对策建议部分,要更实!

这样,党建组牵头,小郑主笔,综合组、经济组全力配合,大家把今天讨论的精华都吸收进去,结合后续几个重点县的蹲点调研报告,一周之内,拿出一个扎实的、有分量的报告来!

直接报省委省政府相关领导!”

众人领命。

散会时,好几个同事都主动跟郑仪打了招呼,语气比平时熟络了许多。

郑仪收拾东西准备离开。

那位综合组的负责人,也是研究室的资深处长,快步走过来,将一个薄薄的牛皮纸档案袋塞到他手里。

“郑研究员,这是下周准备启动的‘乡村振兴重点县深度调研’项目的核心档案和初步名单。”

处长压低声音,眼神里带着一种不言而喻的郑重。

“主任交代了,这份差事,你先认真琢磨一下。”

郑仪接过那略显分量的档案袋,立刻明白了陈主任更深一层的用意。

这不是普通的阅读任务,这是真正进入研究室核心工作链条的标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