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章 搬新房(3 / 4)

的事情,和她无关,更不能有偏袒杨家的事情。

    所谓的‘偏袒’,就是受二舅妈蛊惑,要将侄女嫁给儿子的事情。

    当时的情况,杨慧也只能低着头接受教育,陈光良用事实来说明一件事——这个家谁才是一家之主。

    随后,陈光良在房子里看了一下。

    家具没有购入太多,毕竟这里只是临时的住处,几个月后就给杨青山一家居住。

    做饭是采取的煤球,主要是考虑安全性。

    目前沪市新式里弄的灶台,要么是选择用煤球炉,要么选择是用煤气灶;其中煤气灶自然更干净,但煤气价格也最贵,所以很多还是选择用煤球炉的。

    电灯方面已经安装好,装修也是简单的粉刷,所以业主只需要购入家具和生活用品即可。

    环境不错了,这已经是中产阶级能住的最好房子了!

    毕竟每个月40~50大洋的房租,不是一般人可以住得起的。

    陈光良更看重‘幸福家园’的安全性,住在这样的小区,不需要保镖了。

    后面他搬到阳光家园,也不打算在别墅内安排保镖,而是打算给阳光家园多安排安保即可。

    倒是后期,可以培养女保镖,会玩枪就行。

    翌日,《商报》刊登了一幅新闻,并附上照片,进行了报道‘幸福家园’入住的喜事。

    新闻中,着重介绍了‘长江地产’开发幸福家园的始末,并将这个项目的成功,介绍成沪市地产的一大重要举措。

    虽然这样介绍这种模式的新闻,之前各大报纸都有报道,但毕竟是‘幸福家园’全部完工,并得到所有业主的认可,相当于这个模式正式被认可‘成功’。

    另外一方面,长江地产也再次翻出来,被宣传一番。

    东方报社的会议室,陈光良正和管理层一起开会,包括两个协理——洪雁宾、黄春荪,以及报社的总编张静庐和六大部门负责人。

    “《东方日报》的目标是让读者——足不出户,能知天下事。所以,这个广告先打出来,也是我们办报的目标。只要我们的销量稳定在2万份,便可以在北平、武汉等重要城市设置新闻站,到时候就不用购买新闻素材了。”陈光良指点江山的说道。

    距离《东方日报》创刊仅剩下10天,他也是在准备着最后的工作。

    黄春荪负责营销、广告等方面的工作,当即回道:“足不出户,能知天下事,这个办报的理念很好,正好下周一《商报》要预热《东方日报》的创刊,可以将这个广告打上。”

    提前一周,宣布《东方日报》要创刊。

    陈光良随即补充道:“再印制一批海报,宣传一下,不要怕宣传费高,毕竟我们是破釜沉舟,只许胜不许败。”

    败了,那就散了!

    黄春荪点头说道:“好,这个很有宣传的效果。”

    目前广告的体现:第一是报纸、第二是海报。

    洪雁宾此时提道:“这样的话,资金还是有点紧张的,就担心创刊十天后,我们报纸起来了,但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