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章 壁垒太厚了(3 / 6)

bsp;“把这指引印出来挂车间墙上。”

    “学生一看就知道卡怎么写,师傅一看就知道卡靠不靠谱。”

    马进补了一句:“评完分,还能拿数据回头倒查。”

    好家伙……!

    陈露阳被说的热血沸腾的!

    怪不得都说大学生值钱。

    这他妈是真值钱!

    自己都没想到的事儿,让马进和郭安礼三言两句就弄出了一套从实践中提炼出来的工业教学体系!

    如果体系真的推开了。

    这就不是“修理厂内部用”的卡片流程,

    而是能拿得出手、推得出去的“标准化模型”!

    到时候别说是片儿城这些技校了,将来别的市、别的区、别的兄弟单位也能参考!

    说不定还能成为全市‘通用件教学实训’的试点标准!

    晚上,

    修理厂灯火通明。

    二十多号人一起彻夜不眠,一样一样的对零部件进行质检和整理卡片信息。

    办公室里,

    陈露阳坐在桌子前,一脸思索的在稿纸上写下一串标题。

    《基于试制卡片的分校协作模式梳理与数据样本建设——以六所技校首轮通用件试制成果为核心样本》

    写完之后,陈露阳左瞅瞅,右看看。

    总觉得这个标题还差点意思。

    想了想,

    他又在下面补了一行副标题:

    “兼论技校在标准工程中的实践作用与路径分析”

    写完了,陈露阳定睛一看!!!

    好嘛~

    标题都起三行了。

    也不知道是事儿太多了,一行写不下,

    还是自己水平不够。

    好像自从上了学,弄了项目,这材料的标题就越起越长!

    陈露阳都有点害怕,以后的标题别再整出大半篇子来。

    写完了标题,下面就是正文了。

    虽然此刻马进和郭安礼已经围绕工艺卡,着手搭建起一套“工艺流程可复制化评分体系”,为后续标准化打下了基础。

    但仅靠这套评分体系,还难以突出技校在整个项目中的实际价值。

    如果想要让技校成为主角、站上舞台中央。

    真正体现出“产教融合”的成果,

    就必须把这些实践经验落到纸面上,写出一份既有数据支撑、又有理论深度的材料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