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五章 薪火永继,秘宝承光(1 / 2)

    朔北的春风总带着草原的清冽,掠过新都巍峨的城墙时,会卷起街市上商贩叫卖的吆喝声 —— 那声音里掺着汉话、西域语,还有牧民特有的粗犷腔调,像极了黄玉卿当年期盼的 “融和之景”。此刻英雄陵园的松柏下,萧明轩的长子萧承业正领着一双儿女祭拜,男孩约莫十岁,捧着父亲亲手打磨的木剑,女孩攥着一串用驼骨做的算盘珠,眉眼间依稀能看见萧劲衍的英气与黄玉卿的沉静。

    “祖父守了朔北一辈子,父亲如今守西域,将来这担子,就落在你们肩上。” 萧承业的声音低沉,指尖抚过墓碑上 “镇北朔王萧劲衍” 七个字,碑石被岁月磨得温润,却仍透着当年的铁血气。去年冬月,西域焉耆部因草场划分与周边部落起了冲突,他连夜带三百骑兵驰援,没动一兵一卒,只凭祖父传下的 “以理服人、以利结心” 的法子,让双方签下共享草场的契书 —— 这正是萧明轩当年在都护府任上最擅长的手段,如今已被萧承业揉进了自己的治理里。

    不远处的 “朔北书院” 里,念安的孙子萧知策正站在兵法讲堂上,手里捧着的《萧氏兵法》封皮已泛了黄,扉页上有念安亲笔写的批注:“战非为杀,实为守和”。台下坐着的不仅有朔北子弟,还有西域部落送来的贵族少年,萧知策指着沙盘上模拟的 “罗刹国之战” 地形,声音朗朗:“曾祖当年破敌,靠的不是火器之利,是把‘坚壁清野’与牧民的‘逐水草而居’结合 —— 你们看这处河谷,当年念安曾祖就是让牧民假意迁徙,引罗刹军深入,再用上游蓄水冲溃其粮草……”

    他讲得兴起,随手拿起案上的竹筹摆阵,那筹子的排列方式竟与黄玉卿当年在将军府画的 “诱敌图” 有七分相似。讲堂外,念安的夫人李氏正与书院山长说话,手里攥着一封来自中原的信:“京中兵部又来求《萧氏兵法》新注,说是要刊刻分发边军,您看……” 山长捋着胡须笑:“夫人放心,按念安公当年的规矩,核心的‘特种战法’与‘地形推演术’,只传朔北子弟,外传的本子早做了删减 —— 这是护着朔北的根本,也是遵了黄夫人当年的嘱托。”

    此时的 “朔北实业集团” 总号里,念北的继承人苏微正对着一叠账册皱眉。她是念北三十岁那年从流民里捡来的孤女,因心思缜密、对数字过目不忘,被念北带在身边教养,如今已是集团里说一不二的 “苏总管”。账册上记的是西域商路的往来:波斯商队订的三千坛烈酒已运至玉门关,却被当地守将以 “关税未清” 扣押 —— 这是近半年来第三次遇到此类事,上次是漠北的皮毛商被勒索,再上次是中原的茶商被故意刁难。

    “去查那守将的底细,” 苏微放下笔,指尖叩着桌面,这动作与当年念北处理商战危机时一模一样,“另外,把‘念北基金’今年资助的河西郡学堂名册调给我,看看有没有玉门关守将的亲属在里头。” 她话音刚落,贴身侍女青禾捧着一个紫檀木盒进来,盒里铺着红绒,放着一枚温润的玉佩 —— 正是黄玉卿传下来的空间玉佩,如今由苏微保管。

    “总管,按您的吩咐,每月一次的空间清点已做完,” 青禾的声音压得极低,“灵泉的水还是那样清,药田的‘血参’新收了二十株,只是……” 她顿了顿,脸上露出几分犹豫,“这次清点时,我发现灵泉池底的鹅卵石,好像比上个月多了几道裂纹,水的温度也比往常低了半度。”

    苏微的心猛地一沉,她接过玉佩,指尖贴在玉面上,能感受到一丝微弱的暖意 —— 这暖意是空间的 “活气”,黄玉卿当年曾说,若哪日玉佩变凉,或是灵泉异动,便是空间有 “警示”。她起身走到窗边,望着远处连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