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竭之时,我京都皇城巡城司和禁军迅出动,杀他个措手不及。”
这下,肃王郑岳佟终于听不下去了,冷哼一声:“太子殿下,若不调北防军,难道就眼睁睁看着京都被破?你这纸上谈兵之说,全然不顾当下局势危急。”
朱桓涨红了脸:“肃王爷,怎么说你也是一把年纪了,不就几万放牧的鞑子兵吗?我自然还有应对之策。
可先号召京都百姓,组织民团协助防守。
再传信周边郡县,让他们筹集粮草,以备军需。
只要坚守几日,待各地援军一到,元蒙鞑子必退。”
众人听闻,皆是摇头。
这朱桓说的轻巧,可实际操作起来谈何容易。
民团毫无作战经验,不过是乌合之众;周边郡县筹集粮草也非一时之功。
朱不治脸色阴沉,心中对朱桓的这番言论颇为不满,却又一时找不到更好的办法,朝堂之上陷入一片凝重的沉默。
就在这时,一直未一言的吏部尚书李霖缓缓站了出来。
他躬身行礼后,沉稳说道:“太子殿下与肃王爷所言,皆有道理。
太子殿下的方略虽有可操作性,但时间紧迫,实施起来困难重重;肃王爷担忧京都安危,亦是人之常情。
依臣之见,北防军不可轻动,其肩负着抵御北方元蒙主力的重任,若贸然抽调,恐北方防线出现破绽,引更大危机。”
众人的目光,都聚焦在李霖身上,想听听他有何高见。
李霖顿了顿,继续道:“不过,京都的危机也迫在眉睫。
臣建议,可先从附近几个郡县抽调一部分精锐兵力,他们距离京都相对较近,能较快抵达。
同时,派遣得力官员前往周边较远的郡县,督促粮草筹集,并且组织专人训练民团,提升其作战能力。
如此多管齐下,或可解京都之围。”
众人听后,不禁陷入沉思,朝堂上凝重的气氛似乎有了一丝松动,不知这李霖的计策能否真正化解眼前这场关乎京都存亡的危机。
并且,这多地抽调来的兵马,总得有一个能力非凡的武将来统领。
不然,这种凑集起来的军队,其实还是一盘散沙。
让谁统兵?
这个问题才是眼下最大的困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