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卷 第九百四十章 朕非仁义之君(5 / 7)

“该杀!这些倭寇根本不是人,自然算不得俘虏。”沈鲤深吸了口气,语气严厉的说道:“言官再胡说八道,就把他们送倭国去!”

    “那就给熊廷弼记功吧。”朱翊钧沉默了片刻,对着大臣们说道:

    “朕知道,别说天下士大夫,就是这文华殿里有些廷臣,也觉得朕对倭国,做的有些过分,手段过于狠毒、酷烈,不是明君英主所为,这些个倭奴、游女,三角贸易生意,不合仁义之道。”

    “不仁义,就不仁义吧,仁义也跟朕没什么瓜葛,朕非仁义之君。”

    当然,按照熊廷弼对仁义的定义,仁,就是把人一分为二的力量;义,就是把敌人的头打进胸腔。那朱翊钧就非常非常仁义!

    对于邪恶的三角贸易,有些廷臣是觉得有些过分,会导致大明道德滑落,而且聚敛过甚,为了点阿堵之物,什么都生意都肯做,全然忘记,仁义不施,攻守之势异也。

    但在对倭这件事上,朱翊钧是个活生生的人,他只能这么做,给自己、给东南百姓一个交代。

    如果有人骂他不仁义,那他只能接受这种批评,但他不会改。

    “一群畜生。”曾省吾嘴角抽动了下,要不是年纪大了,他非去倭国,让倭人知道,他是怎么平九丝、都掌蛮的。

    廷议在继续,讨论了丁亥学制、营田法、吏举法这些新政的推行,今天的廷议没有太多的争吵,不到半个时辰,就匆匆结束。

    朱翊钧下了早朝后,也没有回通和宫,而是直接去了大将军府,戚继光的情绪很不对,不亲眼看一看,朱翊钧无论如何都不会放心。

    朱翊钧经常去大将军府,他以大将军府黄公子的身份四处活动,大将军府没有门槛,朱翊钧没让宫人通报,径直走了进去。

    不让宫人通报,就是不让戚继光出来迎驾,这也是圣恩的一种。

    戚继光的大将军府有一个雁回池,若是到了夏天,满池的荷花,颇为艳丽,这是春天,只有海棠花的花骨朵,含苞欲放。

    海棠花在唐时是百花之尊,甚至比牡丹还受欢迎,为国艳,即便是含苞欲放,也是满园春色,一片生机盎然的景象。

    戚继光坐在雁回池旁的骁勇亭里,坐在花海中,愣愣的发呆,时怒时悲,时而怅然,时而痛苦。

    朱翊钧站在九折桥看着,这一刻,朱翊钧清晰的意识到,这个为大明征战了一辈子的奉国公老了,戚继光鬓发已白,脸上也有了一些沟壑。

    朱翊钧还记得,万历元年第一次见戚继光的时候,戚继光像一座山,威武、雄壮、坚挺、无所畏惧、无坚不摧,有万夫不当之勇,现在的他,坐在亭内,倒有了几分孩子气。

    “戚帅。”朱翊钧听冯保耳语了几声后,才快走了几步,走了过去。

    “拜见陛下。”戚继光听到了皇帝的呼喊,一转头,就看到了从满园春色里走来,带着满脸笑容的皇帝,陛下的笑容一如当初,阳光灿烂,让人格外的安心。

    陛下对待同志同行者,向来温和,让人如沐春风。

    朱翊钧走了过去说道:“戚帅多礼,黔国公府送来了两块翡翠,朕让人雕成了武功牌,今天刚好做好了,闲来无事,就给戚帅送来了。”

    朱翊钧一伸手,示意冯保拿武功牌来,冯保却是一动不动。

&n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