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卷 第九百四十三章 跟阎王爷抢人(3 / 7)

    凌云翼思前想后,脚一跺心一横,开口说道:“既然是臣提出来的,那就臣来做,日后就让他们骂臣便是了,反正臣也没几年好活了。”

    以一种强横的,蛮不讲理的方式,推动政令推行,在人活着的时候,形成规矩,哪怕是他死了,这规矩已经建立,利益已经瓜分,既得利益者和皇帝一起维护这个规矩,有可能阻止规矩的败坏。

    这是一种兑子的打法,但这种兑子,有着极大的不确定性。

    且不说人亡政息这个让人绝望的宿命和诅咒,就说这种兑子的打法,牺牲凌云翼的身后名,真的可以成功吗?

    有些事,臣子是做不到的,就像给戚继光封爵一样,张居正就是千百个愿意,他也做不到,武勋册封只有皇帝能做。

    同样,取消附籍的代价,人心向背,是由皇帝来承受的,那么就只能由皇帝来推行,否则一个不忠、一个僭越,两顶大帽子扣在了凌云翼的头上,他就吃不消了。

    凌云翼显然很清楚这一事实,说完之后,重重的叹了口气,通和宫御书房西花厅里变得安静了起来。

    朱翊钧揉了揉眉心,他有些疲惫,思索着该如何是好。

    取消附籍,让十八座大学堂,让丁亥学制惠及天下万民,符合朱翊钧让大明再次伟大的基本主张,这次的伟大,包括了穷民苦力。

    但是取消附籍的代价,朱翊钧要坐到黄金马桶上,他的后半生将会被困在这京师之内,动弹不得。

    朱翊钧不可能在顺天府不太忠诚的前提下,继续南巡。

    这里面还不光是京营,还有松江水师附籍松江府,南洋水师附籍广州府,这些军兵,也都是既得利益者,强行取消的结果,基本可以预见。

    大明京师最好的学堂是皇家理工学堂,次好的学堂,是上海大学堂,这两个学堂所覆盖的京营、水师,也都是受益者。

    朱翊钧揉动着眉心,半闭着眼睛继续说道:“丁亥学制不弄成举孝廉、推荐信这种,咱大明的士大夫已经是极为忠君体国了。”

    丁亥学制,有两个路线,第一个是兴修大学堂,再修师范学院,最后修三级学舍,另外一个路线是先修蒙学堂,再修师范学院,再修完三级学堂,最后兴修大学堂。

    这两个路线一个是从上到下,一个是从下到上,好处和坏处都是非常明显的。

    朱翊钧在权衡利弊后,选择了自上而下,因为他是皇帝,推行丁亥学制是朝堂,朝堂可以有效控制大学堂、师范学堂的修建,掌控丁亥学制推动的步伐。

    但自上而下的推行丁亥学制,一定会遇到一个问题,那就是门阀化,其实皇帝做好了充分的准备,料敌从宽,以为大明士大夫会把大学堂玩成举孝廉那样的察举制。

    但丁亥学制推动这几年,入校的主要方式,还是考试,逢进必考,算学考的分数不够,就是不准入学。

    逢进必考,这是大家普遍可以接受的方式,而不是察举,察举一定会弄出门阀来。

    张居正显然注意到了皇帝的状态不佳,他思索了片刻,想到了一种可能,面色一变说道:“二皇子的病,还没好吗?”

    “没有。”朱翊钧听到了张居正询问,重重的吐了口浊气,回答了这个问题。

   &n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