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5章 帝王的面子,从来不是靠笔写出(2 / 3)

bsp;  赵普在旁接话,声音里满是讥意:

    “官家有所不知,这些野史最擅编帝王的遗憾。”

    “贞观帝征辽失利,他们说他跪地;隋炀帝三征失败,就说他误国。”

    “其实那帮书生一生没上过战场,不懂刀兵为何物,哪知兵事成败如浮云?”

    赵大闻言朗声一笑,笑声震得棋盘微颤。

    他忆起建隆元年平李筠叛乱——

    被流矢射中胸口。

    百姓也编过“太祖坠马求饶”的谣言。

    最后还是他带伤登城平乱,才让那些谎言自行崩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255章帝王的面子,从来不是靠笔写出来的,是刀枪拼出来的!(第2/2页)

    “可李二不是我。”

    他道:“那是能在玄武门亲手杀兄弟的人。”

    “编他投降,怕是不知死活——依我看,不出月余,贞观史官就该忙活,把这野史骂成渣。”

    赵二又指画面里的高句丽甲胄,

    “您瞧那兽面纹,是咱大宋‘明光铠’样式,贞观年流行的明明是‘山文铠’,瞎画也不打草稿。”

    他神色一沉:

    “不过这事也提个醒——咱大宋打契丹也屡屡受挫,若哪天史官也这么写,怕是咱兄弟地下都得跳起来。”

    赵大放下棋子,举起茶盏,盏中茶沫浮沉,恰似阵列变幻。

    “怕什么?”

    他淡然道:

    “周世宗柴荣攻幽州,半途病逝,也没人敢污他‘求和’。

    李二征辽虽败,却亲率六军,站着打的。”

    “帝王的面子,从来不是靠笔写出来的,是刀枪拼出来的。”

    赵普翻开唐会要,指着其中的记载道:

    “您看——‘贞观十九年,帝亲征,拔十城,斩首四万’,哪有什么‘投降’?

    就如太祖围太原五月未下,也没人敢说您跪地求饶,胜负未分之前,何来屈膝?”

    夕阳透窗,棋影斜横。

    赵大望着天幕渐淡的光影,忽将棋子一扫而空。

    “野史再怎么编,‘天可汗’三字不是白叫的。

    下棋讲究落子无悔,帝王治国也是——只要守得住山河,笔墨怎能动根基?”

    赵二收起棋子,指尖触到棋盘上的刻痕——那是当年赵大用剑刻下的“誓”字。

    两人相视而笑。

    殿外禁军的操声震天,整齐的步伐如鼓点般拍击青砖。

    犹如在替千年后的帝王们,奏出最有力的回应。

    ……

    洪武时期!

    铜鹤香炉中龙涎香烧至第三段。

    朱元璋执笔批阅大诰·军律篇,朱笔划过“临阵妄议降者,凌迟处死”几字,墨迹尚未干透,天幕突在夜空迸光。

    “李世民献降”的画面如脏帛覆在大明皇舆图上。

    “啪!”

    狼毫笔在他掌心折断,朱案被震得一响,武备志竹简散落一地。

    “咱早知这些